
污水正在大肆排放
6月5日,世界環境日的今天記者卻在河南開封市精細化工產業集聚區看到這樣一幕,大量污水直排到河中,河水和污水混合在一起僅成兩個顏色,記者見到正在河邊干農活的村民據他告訴記者,這條河污染好幾年了,從09年到現在這里的莊稼都快成絕收現狀了,就像去年地里的麥子能見10幾袋,但是今年你看都快收麥子了,也就最多能收成幾袋就不錯了,麥子收成就減產一半。莊稼這樣給這些污染企業有著直接的關系,我們也是很無奈。
最近有熱心人士打電話反映,開封精細化工產業集聚區有污染企業直接污染當地環境,記者在世界環境日當天來到河南開封,在精細化工產業集聚區內看到一個大的排放口污水直接外排,在馬家河流向惠濟河的區域范圍內,嚴重污染了當地的環境。
村民稱:污水污染河道疑水致癌
在附近小賣部那里記者了解到,開封市精細化工集聚區是河南僅有的產業集聚區,但是這個集聚區根本就不完善,在沒有污水處理廠的情況下已經生產了三年,這幾年來當地村民很是氣憤,他們排放的污水直接到下游,根本就沒有處理就排放了,每天環保局的人也來檢查但是都沒有什么用,他們還是該怎么排還是怎么排。
下游有幾個人就是去年去世了聽說是什么癌癥,很多人就不敢喝附近的水,這也是沒辦法,前兩天華瑞化工自己建了個污水處理池,但是沒用幾天就壞了,水一直向外流,這幾天他們還是像河里排放污水,這里有做農藥的什么都有污水都是流向這里,還有新大新集團他們也是向里面排水,聽他們里面的工人介紹,有時候環保局的人來了他們就用清水沖,然后水一會就變清,具體他們怎么弄得還不是很清楚,但是他們污染確實存在。
產業集聚區不完善 污水處理遭等待
在排污口的周邊記者聞到一股刺鼻的農藥和化學物品味,河里的水交匯成兩種顏色,一種是從上游下來的清水,但是另一種水就是所謂的產業集聚區排放出的污水。
隨后,記者撥打了開封市環保熱線12369,記者見到了主抓環境監察姓莊的工作人員和新大新集團的環保部劉部長在河道旁邊,記者問道像這樣的情況污染不污染,隊長稱,這還不是很清楚看上去好像是懸浮物多點,但是COD和氨氮含量應該不高,現在還不知道達標不達標,但是好像達標,這個排污口是這個園區的總排放口,所有企業的水都是進入這條河里。
據大隊長介紹,因為現在污水處理廠還正在建,等建好了都不讓從這里排放了。
記者在相關新聞上了解到,“開封市精細化工產業集聚區位于開封市東南部的禹王臺區汪屯鄉境內,是全省唯一主要以精細化工為產業定位的產業集聚區,列入了全省175家首批產業集聚區、24家重點對外開放產業集聚區、33家循環經濟示范產業集聚區。產業集聚區總體規劃面積15.3平方公里,以馬家河為界,南部為生產區,北部為生活商住區。
開封市是1995年原化工部確定的全國十四個精細化工基地之一。“三酸兩堿”等基礎化工原材料齊全,產業和人才優勢明顯。開封市八次黨代會確定“工業強市”戰略之后,引進了中平能化集團等戰略合作者,發展精細化工產業的優勢更加明顯。2006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決策打造市精細化工產業集聚區。經過近四年的艱苦奮斗,產業集聚區起步良好,初具雛形。”在這則新聞不難發現,開封市注重的是成果,但是忽視的卻是老百姓的安全。在一個污水處理廠沒有完善的情況下就大肆排放,是否存在監管疏忽,環保部門是不是充當了企業的保護傘?這些問題值得深思。
希望當地的環保部門盡快查清原因,還老百姓一個明白。
對于此事,本報將繼續關注。
記者手記:
過去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一方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不能以百姓的身體健康為籌碼,更不能走以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在中原經濟區建設過程中,我們的政府要以人為本,堅持環境保護和經濟效益“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最終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