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工程,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讓生態環境的“高顏值”和經濟發展的“高質量”互促共進,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清晨,陽光透過層層云霧,灑在平泉市瀑河濕地公園里,數十只體態優雅、通體潔白的白鷺,時而在清澈的淺水中悠然踱步,低頭覓食;時而展翅而起,雪白的身影掠過水面,與潺潺流水、蔥蘢綠植交相輝映,構成一幅靈動和諧的生態畫卷,這一美景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賞、拍照留念。
近年來,平泉市通過實施系統性河道整治、深入推進水質提升工程、河底清淤、岸坡修復以及建設人工植被緩沖帶等舉措,瀑河水域及其周邊濕地的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和維護,水質的持續向好、濕地生態功能的穩步恢復,為各類生物提供了優越的棲息空間,逐漸成為吸引眾多鳥禽駐足的“天然樂園”。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鷺對棲息環境要求極為苛刻,選擇在此大規模棲息,是對該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的有力見證。
截至8月底,我市23個地表水國省考斷面中Ⅱ類以上斷面16個,灤、潮河出境水質均保持Ⅱ類或以上;15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城市建成區水體均已達Ⅲ類及以上,無黑臭水體。截至2024年底,全市化學需氧量減排13173噸、氨氮減排1575噸,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標。
水生態成績亮眼,說明我市治理水平也在提升。今年,我市生態環境部門實施潮河流域污染排查整治攻堅,全力做到潮河兩岸無垃圾糞污、122個排污口無直排、18座農村污水站尾水不入河、2座城鎮污水廠出水總氮大幅低于控制標準;實施豐寧潮河下游生態治理和北新區、西南川片區雨污管網修復,治理河長20余公里,新建修復管道近17公里,為汛期污水廠騰出1.5萬噸/日處理能力;設置地下、地表監測點位62個,每周2次監測分析,實施針對性處置。采取無人機拍攝等方式,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交辦,實行問題“查、溯、治、銷”閉環管理鏈條。
同時,聚焦全流域水質達標,大力推進生態治理管控,加快重點工程建設,強化凌汛期、汛期水質管控,全力降低水土流失影響;加強洪災應急處置,聘請專家團隊對受災污水廠進行幫扶指導,制定“一企一策”災后恢復方案,采取臨時設備曝氣、協調污水處理廠間污泥置換等措施維持污泥生物活性,全面開展河流斷面、污水廠、水源地水質監測預警,防范次生污染。
此外,積極組織美麗河湖申報,潮河、柳河、泃河、武烈河、瀑河、潘家口水庫被評為省級美麗河湖,為全省最多;完成興隆縣楊樹灣第六水源保護區劃定;與市水務、城管等部門聯合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1075個排污口全部納入系統實現動態監管;年度爭取資金,支持實施重點項目24個,謀劃13個項目成功爭列進入中央和省級項目庫。
來源:和合承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