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每年產生多少城市污水?3億噸。
將這些污水廢物利用,用來灌溉、綠化,長春給出的時間表是:三四年內。為實現這一目標,長春市市長崔杰表示,長春要走一條工程治理和自然生態治理相結合的新路。
日前,崔杰在會見參加“長春市西北部生態經濟區總體規劃綱要咨詢論證會”的專家時透露,明年長春將全面推廣石頭口門庫區“生物治水”經驗,啟動波羅湖、太平池等生態濕地建設工程,做活“生態治水”這篇大文章。
當日經過論證,專家組認為,長春提出的城市西北部生態治水方案,措施可行,經濟運行合理。同時,方案提出的“四法連治”設想可行,并且“缺一不可”。所謂“四法連治”,一是通過工業化的污水處理廠,首先從源頭凈化城市排出的生活污水;二是采用高科技手段,通過“泛氧化塘”對來水進行再凈化;三是在河道種植蘆葦等水生植物,利用河道的自然力量降解水中有害物質;四是建設大面積生態濕地,進一步涵養水源,降解有害物質。
據了解,根治伊通河等城市水污染問題,是歷屆長春市委、市政府最關心的一件大事,由于技術和物質準備不成熟,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如今,隨著長春市一批城市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以及大力實施的治污工程,尤其是去年起在石頭口門庫區實施的“生物治水”試驗,為長春根治城市水污染問題,積累了必要的物質準備。
會上,崔杰表示,長春要走一條工程治理和自然生態治理相結合的新路,明年長春將啟動建設波羅湖等生態濕地建設工程。未來三四年間,隨著新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長春城市污水排出前都能達到一級B類水質標準,完全可以滿足農業和城市綠化用水需求。
本報記者劉丹■相關新聞波羅湖正申報國家級保護濕地在長春“生態治水”這篇大文章中,波羅湖生態濕地建設工程是重要組成部分。
波羅湖上次進入人們視線,是因為一場蝗災——7月25日,位于農安縣巴吉壘鎮麻花店村的吉林波羅湖自然保護區蘆葦蕩,突然大面積出現蝗蟲。
其實,長春人需要了解的是,波羅湖是長春地區最大的湖泊,總面積達80平方公里,而據農安舊縣志記載,上世紀上半葉,該湖水面面積達187.5平方公里,是如今的兩倍多。
蝗災之后,波羅湖現狀如何?波羅湖如何做好“生態治水”這篇文章?昨日,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措施:五鄉鎮聯合保護波羅湖一場蝗災,讓“保護生態”的觀念深入人心。
昨日,巴吉壘鎮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蝗災,省、市、縣對波羅湖的保護都非常重視。波羅湖周圍有巴吉壘、三盛玉、永安、萬順、伏龍泉五個鄉鎮,關于波羅湖周圍五鄉鎮部分村民超載放牧、私開亂墾現象,各鄉鎮都已加大監管力度,按照《長春市波羅湖濕地保護若干規定》相關內容,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在濕地規劃區內和相關水利工程取水、截水和排放污水。
預期:鳥類數量、品種會增加昨日,得悉“波羅湖”未來的構想,波羅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李明德難掩興奮。
“波羅湖是東北地區鳥類遷徙的一站,由于鳥類遷徙對環境要求特別嚴格,所以環境不好,或是干旱,鳥類就會繞開此處。而且,波羅湖這些年都是平水年,今后如果啟動建設,水供應上了,大家看到的鳥類數量和品種都會大大增加。”李明德表示。
據介紹,目前有記錄的,在這里遷徙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就有四種,分別是丹頂鶴、東方白鸛、白鶴、大鴇,特別是白鶴,最多時達到100多只,而世界僅存不過300余只。遷徙此處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達23種。
李明德表示,通過濕地建設,還可以調節氣候、改變濕度,對區域農業生產也將起到積極作用。
動作:正申報國家級保護濕地昨日,省林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該保護區正在申報國家級保護濕地,申報成功后,國家將會對其投入資金進行系統治理,2007年開始執行的《長春市波羅湖濕地保護若干規定》地方性法規也將會進一步細化。
記者邢程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