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把水環境治理工作作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強化使命擔當,落實治理責任,促進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強本固基,筑牢生態屏障。舉全市之力推進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生態環境部門充分發揮水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指揮部的牽頭協調作用,嚴把工程質量關,不斷加大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力度。目前已完成投資73.83億元,已完工子項目41個,新增濕地面積約515.9公頃,新建污水收集管網43公里,新建污水處理廠兩座,日處理能力3.5萬噸。
融入大局,促進東平湖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將東平湖生態環境保護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與發展大局,主動配合相關部門做好規劃,落實具體舉措。組織開展東平湖綜合整治,先后關閉搬遷地瓜淀粉小加工戶607家,拆除抽砂船只1500余艘、砂場碼頭120座、東平湖餐飲船只21艘,關停環湖山石開采企業81家。開展東平湖“退漁還湖”行動,共拆除網箱6.7萬架、投餌機3000余臺、網圍8萬畝,清理網箱網圍養殖水面12.6萬畝,成功打造南水北調東線無人工漁業養殖湖區。2020年上半年,東平湖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
科技護水,提升水治理效能。委托黃河生態環境科學研究所、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開展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先后聯合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環科院開展東平湖水質不穩定達標指標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聯合北京師范大學、山東省生態環境規劃研究院開展泰山水系生態環境調查與評估,聯合山東農業大學開展全市2600公里河道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工作等,進一步梳理、診斷、解決全市突出水環境問題,提升水環境治理效能。
完善機制,建立長效監管體系。每月通報全市水環境質量狀況,針對不穩定達標斷面,采取通報、限批、約談、追責等手段,倒逼各縣(市、區)實施全過程水污染防治。制定《泰安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開展地表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建立地表水環境質量“雙指數”考核工作協調機制,緊盯重點涉水企業、污水處理廠、地表水河流斷面在線監測數據,一旦出現超標,立即啟動應急響應、快速調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