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避免“一刀切”,是地方政府在此次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中面臨的一大考驗。
近日,經濟觀察網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工作將于5月底前全面啟動。已組建的6個中央環保督察組將陸續進駐河北、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東、廣西、云南、寧夏等10省(區),對首輪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并針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點領域開展專項督察。
本輪“回頭看”的一大看點是重點查處“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態環保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生態環境部明確要求禁止環保“一刀切”行為,絕不允許說一套、做一套,絕不允許得過且過、敷衍應對,絕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與此同時,被督察地方黨委和政府也要加強對環保“一刀切”問題查處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肅問責。
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表示,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將緊緊圍繞地方整改方案的總體完成情況,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七大標志性戰役納入“回頭看”重點范疇。同時也將把環保“一刀切”作為生態環境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典型問題納入督察范疇,對問題嚴重且造成惡劣影響的,嚴格實施督察問責。
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舜澤對經濟觀察網說:“根據首輪督察情況,開展'回頭看',針對突出問題和重點領域,尤其是整改工作滯后、生態環境問題集中、污染防治攻堅任務重的省份,進行“點穴式”專項督察,以進一步強化督政問責,督促地方黨委、政府落實生態環保主體責任。”
明確禁止簡單粗暴“一刀切”
在此次“回頭看”中,生態環境部專門研究制定《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防止一些地方在督察進駐期間不分青紅皂白地實施集中停工停業停產行為,影響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
其實對于“一刀切”做法,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今年兩會記者會上就曾表示,“這種情況總體上不普遍,今后不僅是糾偏,還將及時追責問責,絕不允許這種亂作為損害中央環保督察的大局。”
《意見》要求,督察進駐期間,被督察地方應按要求建立機制、立行立改、邊督邊改,切實解決群眾生態環境信訪問題,切實推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查處到位、整改到位、問責到位。在整改工作中要制訂可行方案,堅持依法依規,加強政策配套,注重統籌推進,嚴格禁止“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做法,堅決避免集中停工停業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為。
尤其是對于工程施工、生活服務業、養殖業、地方特色產業、工業園區及企業、采砂采石采礦、城市管理等易出現環保“一刀切”的行業或領域,《意見》要求在邊督邊改時統籌推進,分類施策。
此外,《意見》指出,對于具有合法手續且符合環保要求的,不得采取集中停工停產停業整治措施;對于具有合法手續,但未達到環保要求的,應當根據具體問題采取針對性整改措施;對于沒有合法手續,且達不到環保要求的,應當依法嚴肅整治,特別是“散亂污”企業,需要停產整治的,堅決停產整治。對于信訪問題,既要推進整改,也要注重政策引導,在整改中盡可能避免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不良影響。
《意見》強調,中央環保督察邊督邊改既是加快解決群眾身邊環境問題的有利時機,也是傳導環保壓力、壓實工作責任的有效舉措。被督察地方既要借勢借力,嚴格執法,加快整改;也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序推進。在具體解決群眾舉報生態環境問題時,要給直接負責查處整改工作的單位和人員留足時間,禁止層層加碼、避免級級提速。
重點盯住督察整改不力
這6個中央環保督察組組長分別由朱之鑫、吳新雄、黃龍云、馬中平、張寶順、朱小丹擔任,副組長由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翟青、趙英民、劉華擔任,采取“一托一”或“一托二”方式,分別負責對河北、河南,內蒙古、寧夏,黑龍江,江蘇、江西,廣東、廣西,云南等省(自治區)開展“回頭看”督察進駐工作,為期約一個月時間。
根據中央要求,“回頭看”督察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將重點督察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方案總體落實情況、督察整改方案中重點環境問題具體整改進展情況、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建設和推進情況。
除此之外,也將重點盯住督察整改不力,甚至“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態環保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重點檢查列入督察整改方案的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及其查處、整治情況;重點督辦人民群眾身邊生態環境問題立行立改情況;重點督察地方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嚴肅責任追究情況。
針對攻堅戰7大標志性戰役和其他重點領域,各省份要結合被督察省份具體情況,同步統籌安排1個環境保護專項督察,采取統一實施督察、統一報告反饋、分開移交移送的方式,進一步強化震懾,壓實責任,倒逼落實,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強大助力。
劉長根表示,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工作既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也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即將實施的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目的就是要緊盯督察整改不力問題,緊盯生態環境治理形式主義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