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海綿城市,嘉興市民并不陌生。如今,綠色屋頂、雨水花園、植草淺溝等新事物在禾城諸多小區、單位及公共場所中都有身影。
經過近三年的努力,我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程已接近尾聲。而在這背后,有個團隊一直在默默付出,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技術上的保障,這就是嘉興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海綿城市研究(評估)中心。

最近,在嘉興市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先進表彰大會上,嘉興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海綿城市研究(評估)中心(以下簡稱“海綿中心”)獲“嘉興市先進集體”稱號。
先試先行 助力海綿城市試點城市申報
時間回到2011年,當時低影響開發的理念還未在國內普及,嘉興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下屬的市政園林院給排水所就在該領域邁開了步子。
作為“十二五”水專項“河網城市雨水徑流污染控制與生態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2011ZX07301-004)”課題牽頭單位實施部門,給排水所與浙江大學、北京建筑大學等高校聯合,針對嘉興的需求,開展了河網城市雨水污染源頭控制、初期雨水與合流污水的末端截控以及水系泵閘調控等技術研究,提出了從源頭、末端、受納水系三者出發的水環境保護改善的一體化技術體系。
通過研究,課題共形成4項關鍵技術,編制完成3套地方導則,授權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申請軟件著作權3項,發表論文40多篇。同時,配合嘉興市完成萬國路、世合小鎮、綠道等示范工程。
2014年12月31日,國家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聯合啟動了2015年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申報工作,中央財政對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給予專項資金大力支持。嘉興市委、市政府對此工作高度重視,委托嘉興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主持《浙江省嘉興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的編制。嘉興也憑借領先的技術研究、扎實的工程實踐、完善的實施方案最終成為全國第一批海綿城市試點,為城市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海綿中心主任、給排水高級工程師黃屹說,“十二五”水專項的研究工作為嘉興市成功申報全國首批海綿城市試點城市奠定了重要基礎,2015年,海綿中心從給排水所中獨立出來,成為一支新的團隊。試點申報成功后,海綿中心被聘為嘉興市海綿城市建設技術顧問單位,從技術標準到管控流程,從建設規劃、工程方案到施工圖設計,給嘉興市海綿城市試點工作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撐。
理論指導實踐 把嘉興的經驗介紹給全國

目前,海綿中心有職工12人,涵蓋規劃、給排水、環境、園林景觀及道路橋梁等多個專業,其中教授級高工1人,高級工程師及工程師10人,是一個專業齊全、綜合能力強的集體。

“在試點服務工作中,所有工作人員潛心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技術突破和經驗積累。結合工程項目設計,大家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累計完成專利申請項目13項。”黃屹告訴記者,這些專利項目已經應用于嘉興、南京、臺州等地的海綿城市建設工程中。
為了保證海綿城市建設服務質量,中心還采取走出去學習、請專家指導的方式拓寬視野,定期開展技術交流,做好海綿城市試點技術服務工作。
海綿中心在嘉興海綿城市建設服務過程中總結了一些經驗,并參與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設計示例》標準圖集編制,把嘉興好的案例介紹給了全國。同時,中心作為參編單位,負責了《浙江省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導則》部分章節編制,把嘉興的經驗總結融入省導則中去,幫助浙江省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更好地完成。
2017年,海綿中心作為任務承擔單位,參與了“十三五”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太湖流域綜合調控重點示范”板塊下的“嘉興市水污染協調控制與水源地質量改善項(2017ZX07206)”研究。該研究成果為后期海綿城市試點結束后,建立健全海綿城市各項設施的維護管理制度,確保海綿城市各項設施長效運行,提供了技術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