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點擴面,集中成片”,這是我市海綿城市試點的建設格局。記者昨天從嘉興市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指揮部了解到,從2017年下半年起,海綿城市建設已經逐步從示范區范圍向市區乃至全市范圍擴展,將這種綠色、生態、可持續的建設理念逐步融入城市建設。
綠地生態自然打造“會呼吸的城市”
雨后的平湖市明湖公園空氣格外清新,記者看到湖岸邊的生態駁岸層次分明,湖水能直接接觸陸地;堆土與園路之間都暗埋了盲管,用來吸納雨后土堆上流淌下來的多余水量;堆土的做法也與常規的不同,靠近園路周邊稍有下凹,減少泥水沖刷園路的情況……
再到萬家花城家和苑小區,記者看到這里的綠化層次分明、色彩豐富,小區中央兩個相連的水池鵝卵石鋪底,搭配成小型水系景觀。“水池里的水是我們收集的屋頂雨水,引入到水池中,水蒸發到一定量之后,我們就啟用補充水源。”小區物業管理人員介紹,除了回水利用,小區草坪下還設有盲管以及隱藏的排水溝、下凹的色帶溝等,不僅讓整個小區看起來清爽干凈,而且減少了一次性水體污染。
生態的公園綠地生機盎然、海綿建設理念的住宅小區在嘉禾大地上逐漸增多。
據了解,近年來平湖市逐步將海綿建設理念植入城市建設中,專門出臺了《平湖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規劃范圍包括平湖市中心城區。平湖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平湖海綿城市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小雨不積水、大雨不成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實現“水安全保障、水資源充足、水環境改善、水生態良好”,“總體目標將體現在城市產業、生活和市政建設等方面,具體分解落實到城市排水系統、園林綠地系統、道路交通系統、住宅小區、公建項目等工程項目中。”
為了推廣海綿城市建設,將海綿理念植入項目中,平湖市要求在出讓地塊的規劃條件中明確落實海綿城市建設指導意見,鼓勵在商業開發及公建項目中多利用低影響開發技術,減少硬化鋪裝的使用。“去年我們有80多個項目在項目規劃設計時加入了海綿城市設計專篇,在適宜情況下將透水路面、雨水花園、植草淺溝等海綿城市技術運用其中,著力將平湖打造成一座‘會呼吸的城市’。”平湖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以點擴面 集中成片 全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2015年,嘉興被列入國家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名單。嘉興結合江南水鄉的實際特點,選擇城市中心區作為示范建設范圍,以南湖為中心,包含了老城區、新建區和未建區,規劃面積18.44平方公里,通過十大類項目的試點建設,探索“因地制宜”的嘉興海綿經驗。
“經過2年多時間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我市海綿城市建設收到了具有嘉興特色的建設效果。”市海綿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市的建成區海綿城市改造,以“目標為導向”,體現水生態修復理念,集中成片有助于進一步擴大海綿效應;對于老城區“以問題為導向”,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結合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改造項目,讓海綿城市建設給群眾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對于新建項目,則強化海綿理念的植入,“以可持續為導向”,從規劃環節起就運用海綿理念。
我市的海綿城市試點建設逐步推進,在示范區建設之處,以《嘉興市海綿城市示范區建設規劃》為指引,在北至環城河,南至槜李路,西至長水塘、西板橋港,東至菜花涇、紡工路、富潤路的范圍內實施改造。此后又出臺了《嘉興市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將海綿城市建設范圍從示范區范圍擴大到整個市本級986.7平方公里,還進一步為市區的海綿體系建設、海綿建設布局提供思路。規劃目標中提到,到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成區的25%需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成區的80%需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對于市區范圍外的其他縣(市、區),建設部門同步下達指標任務,將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納入到年度建設任務和考核指標中。
海綿城市建設是一種新型的建設理念,平湖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推進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難處,“平湖在這方面還存在技術力量不足,缺乏施工隊伍、技術隊伍等問題,今后打算多向嘉興取經,大力推廣海綿城市建設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