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區“五水共治”辦傳出好消息,鳳橋鎮棲檉村的喬三通港11月份水質實現歷史性突破,達到Ⅳ類。至此,全區32條大河長河道水質全部實現Ⅳ類及以上,河道水質實現新突破。
流經鳳橋鎮的喬三通港長3.95公里,受養殖污染等種種因素的影響,長期在Ⅴ類水徘徊。隨著全區生豬散養戶退養清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工業污水截污納管,以及“一河一策”針對性整治,今年年初起,全區32條大河長河道紛紛逐步改善。
區“五水共治”辦工作人員介紹,這32條由區四套班子領導擔任大河長的河道,都是市級、區級河道以及重點河道,由眾多支流匯聚而成,治污原因也更復雜多變。南湖區在系統治水的同時,對32條大河道再細剖“麻雀”,把支流、小河道、小微水體問題逐個解決,今年106條剿劣河道99條已達到Ⅳ類及以上,其中67條水質更是躍升至Ⅲ類。
創新實施“大河長帶小河長”制,32位大河長不僅加強自身大河道履職,還要重點關注小溝、小渠、小池塘等小微水體環境質量,帶領河道支流、剿劣整治河道小河長開展高頻巡查、協調會商、個性會診、確定措施、跟蹤推進、聯合治理,區級河道和小微水系的水質均有效鞏固提升。
經過水岸同治,喬三通港的整治成效已顯現。棲檉村黨總支書記倪建峰說:“今年喬三通港淤泥較多的區域,用泥漿泵沖洗徹底‘清干凈’,水里也種了芭蕉等水生植物凈化水質,河道沿岸8家作坊退散進集拆除了,岸邊不符合當地產業發展方向的興旺牧場也在前不久關停了。”一系列實打實的舉措讓喬三通港悄然“變臉”。
倪建峰告訴記者,在區、鎮、村三級河長,聯系部門、河道警長等相關責任人各司其職,共同巡查、協調、督查指導下,整治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問題逐個擊破。像興旺牧場在區、鎮、村三級河長及相關人員30多次反復上門勸說之后,牧場主也認識到養殖場達不到相關環保標準,無法再繼續養豬,于是賣空了豬舍,日前關停了這個建筑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的牧場。
精準整治、合力推進,汗水的投入在水質檢測報告上呈現了喜人的成績單。全區32條大河長河道已有9條平均水質達到Ⅲ類,其余全部達到Ⅳ類。自2012年南湖區建立區、鎮、村三級河長制管理網絡,全面實行河長制,推進水環境綜合整治,在河長制的引領下,全區水環境逐步改善。特別是全區67條村村考核的小河道、小微水體水質,目前均已達到Ⅴ類以上,并有80%已提升到Ⅲ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