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上午8時30分,萍鄉市公園路段,因海綿體改造工程造成的擁堵還在持續。3個月來,每到上下班高峰期,該路段的車流通常會排成長龍,卻鮮有市民埋怨。長時間關注這一現象的萍鄉學院英語系外教艾倫說:“這是中國城市建設過程中必須經歷的‘短痛’。工程完工后,市民真正能夠從中獲得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因此他們能夠理解政府的行為。”
39歲的艾倫來自加拿大渥太華地區。2015年9月10日,他通過網絡招聘進入萍鄉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萍鄉學院,教授英語口語和寫作。此前,他除了曾經在臺灣地區工作和生活7年之外,并未涉足中國內地其他任何城市。剛到萍鄉時,讓這位在加拿大很少見到雨的“異鄉人”十分苦惱的一件事,就是下雨天必須穿上“特殊的鞋”,以滿足日常散步的需要。
2015年以來,萍鄉市高位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一舉讓城市終于告別了夏季“看海”模式。萍鄉海綿城市建設的效果,讓艾倫看到了“中國內地城市正在積極改善城市面貌的努力”,“海綿城市是中國城市建設真正需要的東西,我很高興能融入你們的生活,體驗你們城市的進步!”艾倫伸出大拇指點贊。來自萍鄉官方數據顯示,萍鄉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2016年僅中心城區新上億元以上項目已達到20個,總投資300多億元,已連續兩年在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試點城市考核中獲得第一名,萍鄉海綿城市建設正從“全國試點”走向“全國示范”。
艾倫透露,北美地區還沒有海綿城市的概念,城市建設相對滯后甚至有些倒退,“富人區好一點,貧民區差一點,很不平衡”,“中國的政府有強烈的意愿來發展城市,改善人居環境,讓人民可以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他平靜地說:“我注意到,中國共產黨的十九大提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你們的海綿城市,恰好做到了這一點,真了不起!”
喜歡慢生活的艾倫,現在對于萍鄉情有獨鐘。“從城市的這一頭走到那一頭,工作生活在萍鄉,我很開心。中國人總是十分友好,我在萍鄉,能切身感受到這里的人們很真誠,城市也更美了。你看,我都在萍鄉呆了兩年了!”艾倫用力地揮舞雙手,滿臉喜悅。
萍鄉學院外語系主任陳虹介紹說,艾倫是目前在該校任教最長的外籍教師,原本計劃僅呆半年的他“決定留下來,暫不考慮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