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記者來到淮北市高鐵新區建設現場采訪,發現站前路綠化帶的兩側,有一些帶有圓孔的路牙石。
這些與眾不同的路牙石是做什么用的呢?市城建處重點辦工作人員張宇寧告訴記者,安裝這些特殊設計的路牙石,主要是為了有效利用雨水。一旦遇到大雨,路面上的雨水就會通過路牙石上的圓孔流到兩側的綠化帶內。為了增加綠化帶的蓄水能力,道路在設計時還將綠化帶的高度整體降低了20厘米,當雨水量超過這一高度時,多余的雨水就會通過溢流井流入雨水收集系統。此外,站前路配套的輔道、人行道還將鋪裝透水磚,以最大限度地促進雨水資源的綜合利用。
高鐵新區站前路的設計和施工,正是淮北市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淮北市堅持規劃引領,在城市建設方面大做“水文章”,穩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南黎花園、東湖宜園等一批海綿城市建設項目陸續建成。”市城建處重點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海綿城市是近年來我國城市建設中的一個新理念,具體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實現城市排水防澇能力的提升,有效消減徑流污染,促進雨水資源的有效利用,構建健康完善的城市水生態系統。
在淮北建設海綿城市,并無經驗可借鑒,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大膽創新,積極探索。為此,淮北市采取規劃引領、立法控制、健全機制等多種舉措,凝聚工作合力,加快建設步伐。在立法控制方面,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淮北市城鄉規劃條例》中,明確提出了海綿城市建設的總體要求,即城市規劃建設應當將建筑與居住區雨水收集利用、可滲透面積、藍線劃定與保護等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作為重要內容,保持雨水徑流特征在城市開發建設前后大體一致。
在規劃引領方面,10月30日,市政府第8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淮北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在總體規劃、相關專項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等法定規劃中明確海綿城市建設的要求和相關指標,從而使整個城市規劃體系中能夠系統性、綜合性地體現和落實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的理念、原則、方法以及技術措施。
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最終要落實到每一個具體的建設工程項目上。今年淮北市計劃開工建設海綿城市面積5.17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東部新城、高鐵新區等海綿型道路與管網工程13個,總投資約23.5億元,截至目前完成投資約8.9億元;海綿型公園和綠地項目8個,總投資約6.19億元,截至目前完成投資約2.7億元。以上新建項目,均采用下沉式綠地、透水型人行道等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設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