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德市召開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會議,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清遠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要求,通過推行“河長制”實現“河長治”,強化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英德綠色發展。市委書記汪耿東代表市委、市政府與鎮(街)總河長代表簽訂責任書,要求各級河長將治水、管水的責任扛起來,真抓實干,確保全市河流湖泊得到有效治理和保護。
據介紹,英德市有北江、滃江、連江三大流域水系,列入管護河流長度約為1846公里,其中集雨面積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2條。根據該市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市級河流(段)3條,分別由3名市委或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市級河長;鎮級河流(段)有77條,分別由各鎮(街)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鎮級河長;村級河流(段)有414條及128座水庫,252座山塘,各河湖段分別由(屬地)各流經行政村的村支書擔任村級河長。目前,英德市鎮兩級均制定了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對實施“河長制”工作有了較為全面的部署和規劃。同時,各級河長在市政府網站進行公示,各鎮、村也在相關網站和公示欄公布了“河長”名單。
英德市委書記汪耿東在會上指出,全面推行河長制,是踐行新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是解決水環境突出問題,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英德除了三大過境河流外,還有100平方公里以上集雨面積的中小河流16條,平均年徑流量達65.3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6219立方米,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是名副其實的水資源大市,可謂“青山綠水就是英德的最好名片”。因此,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來保護好這方青山綠水,像對待自己的生命一樣對待英德的生態環境,要以河長制全面實施為契機,不斷鞏固和擴展生態環境優勢,走出一條生態振興、綠色崛起的新路子。
汪耿東表示,近年來,英德在保障和改善全市水資源質量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完成了全市飲用水源評估,啟動了中小河流治理和“南粵水更清”行動,推進了鎮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清理了飲用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設項目,等等。經過監測,目前英德北江水質總體穩定,但是侵占河道、超標排污、非法采砂采礦、圍墾等現象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水體污染問題依然不容忽視。接下來,要按照《英德市主要河流“河長制”實施方案》抓好落實。
“所謂‘河長制’,實際上就是一種責任制。”汪耿東強調,河長作為河湖保護管理的第一責任人,不是“掛個名、走過場”的,不能“掛在嘴上,貼在墻上”就了事,而是要將治水、管水的責任扛起來,既要掛帥,更要出征。要經常深入一線,掌握所管河道河段的基本情況,研究解決所管河道河段存在的突出問題,推動管水治水工作措施落實,確保工作取得實效。同時,要注重統籌推進,各鎮街、各部門既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又要把有關工作結合起來,統籌兼顧、共同推進,尤其要結合環保督察整改工作、結合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結合民生工程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來推進。此外,要建立河長會議、信息報送、工作督察及工作驗收等制度,協調解決河湖管理保護的重點難點問題,定期通報河湖管理保護情況;建立信息化技術保障機制,實施“互聯網+河長制”行動計劃,開發建立河長制信息管理平臺,整合水務、環保、住建、國土等相關部門信息資源,全方位提升治河管河能力;要建立聯動執法機制,進一步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加強部門交叉職能、邊界區域水環境執法合作,強化水行政監督執法,建立“水陸共治、部門聯治、全民群治”的河流保護管理長效機制。
汪耿東還提到,要充分利用微信、電視、電臺、報紙等媒介廣泛開展宣傳動員,加大河湖科普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公眾對河長制工作的參與意識;大力推進村規民約、治水公約建設,讓河湖管理保護成為廣大市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多種形式發動群眾參與河湖管理保護,聘請老黨員擔任村級環境監察員和宣傳員,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眾代表一同到現場督查,并及時曝光違法典型案例,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監督水環境治理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