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山面海,山海相擁。近年來,晉江市緊緊圍繞“生態立市”戰略部署,全面開展生態水域綜合治理工作,全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清、岸美的美麗家園。
河長組團治河 “受傷”河流再煥活力
今年3月1日,全省全面推行河長制,以更高的要求、更嚴的標準、更實的舉措推進流域治理,晉江河長制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全面鋪開。
“2013年晉江啟動生態水域綜合治理,每條流域由1名市領導牽頭掛鉤,統籌全流域治理,這可以說是‘河長制’的原型。”晉江市河長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河長制”推行以來,晉江市、鎮、村三級通過不斷實踐,流域治理取得一定的成效,也創新了許多工作機制。
“‘河長組團治河’是河長制的工作亮點之一。”晉江市河長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一條河流、一位河長、一個團隊、一個專戶、一抓到底’工作機制,每條市級河流配置聯系部門及8個工作小組保障河長開展工作,形成河長主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
“河長制”的推行,對于晉江流域整治、生態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讓不少“受傷”的流域重新煥發生命力。在普照溪興盛橋段,生態浮島為流域增添了許多生氣,保潔人員每天開展長達10個小時保潔工作,清掃河堤兩岸垃圾,確保河面無漂浮物;梅塘溪金東公路橋段,白鷺棲息,檢測人員取水采樣,并送到專業機構檢測,嚴格把關水質……
據介紹,晉江制定系列規劃文件和工作計劃,啟動《晉江市綜合治水規劃》編制工作,統籌全市引水、調水、蓄水、節水、清水、中水回用、海水利用等治水工作,逐條梳理“一河一檔”基礎數據,研究制定“一河一策”,有序推動全市河長制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和常態化。
從嚴監管 強化源頭管控
流域整治要從源頭抓起。“晉江創新實行污染源排查銷號制度,針對流域范圍內的工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及違章建筑污染源,通過采取‘防控、巡查、整治、打擊’等綜合措施,分類逐項建立污染源治理銷號臺賬,明確銷號措施和銷號時間表,定期開展聯合專項督促檢查,確保污染源排查一個、整治一個、銷號一個。”晉江市河長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2014年以來,晉江全市共關閉退出生豬養殖場827家、消除生豬35萬頭,實現禁養區、禁建區全部關閉退出。
“晉江首創打擊環境污染違法犯罪聯席會議制度,公、檢、法部門分別成立生態偵查中隊、生態檢察科、生態資源法庭,構建起生態環境案件‘快偵、快審、快訴、快判’的綠色通道。”晉江市河長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悉,2017年以來,晉江累計查處環境行政處罰案件806件、罰款額約2380萬元,移送行政拘留案件60件,移送環保刑事案件12件,查封扣壓案件98件;查處取締侵占河道的堆砂場、洗沙場5處,涉河涉水信訪件54件,清理河道行洪障礙67處,查辦環境案件數量及處罰款數均列全省縣級首位,辦理環保刑事案件的程序和經驗得到了省檢察院、公安廳及環保廳的肯定和推廣。
標本兼治 加強生態修復
表在水中,根在岸上,生態修復是流域治理的重要工作。河長制開展以來,晉江實施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持續推進河道整治、攔污截污、景觀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
梧桐溪14號橋(許坑路口),河道兩旁的護坡已經砌上生態磚,一側生態磚的間隙中長滿了綠色植物、開出紫色的花,兩側的護欄也基本完成建設。“生態護坡的建設是河道整治工作的一部分。”現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了解,晉江全力推進流域整治,重點推進九十九溪安全生態水系一期工程、小流域綜合整治、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虺湖生態修復工程、重點流域(含近海水域)水環境綜合整治、跨境流域水環境污染整治等水生態治理項目,已完成河道治理18.34千米,占年度計劃的71.8%。
此外,攔污截污、流域景觀綠化、河道“五清”工作都是流域整治的抓手。據悉,今年晉江實施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項目50個,完成223個村(社區)生活污水項目的施工圖設計及審查,累計建成污水管道731公里,全市生態流域截污管網建設已埋設約120千米,已完成計劃的90%;完成流域景觀綠化近10千米,形成群眾休閑親水景觀帶;實施推進155個河段215千米清淤、28處河障清除、82處垃圾清理、20個污染源整治、24個暗管拆除工作。
“治水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需要標本兼顧、全民參與。”晉江市河長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構建生態晉江,晉江市籌備成立‘生態文明建設基金’,通過向社會、企業、個人募集的資金,匯聚成社會力量支持生態文明建設,再塑水韻僑鄉。另一方面,通過舉辦各種現場宣傳活動成立環保志愿隊,調動市民治水意識,并在全市開展以‘愛河護河’為主題的黨日活動,動員全市黨組織黨員發揮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