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記者從市建委了解到,沈陽市12條河黑臭水體集中治理基本完成,達到國家的初步驗收標準。
據了解,沈陽共有12條黑臭水體進行了綜合治理,包括建成區內的新開河、南運河、衛工明渠、輝山明渠及滿堂河5條運河水系,以及建成區周邊的細河、白塔堡河、渾南干渠、山梨河、南小河、造化排支、造化排干等7條黑臭水體。主要實施截污、清淤、污染源治理等三方面工程,同時對河道兩側景觀進行綜合整治。
據了解,沈陽市從2015年開始,全面啟動城市水系綜合治理工作。今年5月份,沈陽市全面開展“清除污染源、恢復水生態、建起防護網”三大戰役,對輝山明渠、滿堂河、南運河、造化排干等12條黑臭水體集中治理有序展開。12條黑臭水體治理總長度達到190公里,其中三環內96公里,三環外94公里。黑臭水體底泥均采取原位清淤方式進行處理。鋪設截污管線49公里,對河道兩側污染源進行截流,集中排入就近的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治理。排查污染源172處,對排查的污染源采取“一口一策”的方式進行綜合治理,對于小工廠、小作坊無污水處理能力的,堅決取締;對于居住小區、單位直排行為,就近接入污水管網,對于暫時不具備條件的,實施圍堰、藥包過濾等方式治理;對于村屯面源污染,結合宜居鄉村建設,建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
如今的沈陽市城區內外河流水質明顯改善,河道兩岸環境明顯提升,基本達到住建部的驗收標準。對已經完成綜合治理的12條河流,將進一步鞏固整治成果,強化日常管理和維護,從污染源治理、河流水體、護岸護堤入手,確保整治后的河流長治久清,同時,建立”河長“制度,明確河流管理維護的責任部門,各地區、部門應建立水體監管公眾平臺,設立監督舉報電話,發動廣大群眾對違法排污行為進行監督舉報,同時接受公眾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