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會場與會人員在新會紫水河綜合整治項目現場參觀考察。
昨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林應武主持召開江門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動員大會,強調全面推行河長制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提出、親自部署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也是江門加強水環境治理的一個好契機,全市各級要以最大的決心全面推行河長制,以最硬的舉措打好環保“攻堅戰”,確保僑鄉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毅宣布了跨縣河流市級河長名單,并對全面推行河長制作了具體部署。
此次會議以現場會和電視電話會議的形式分兩節舉行。會議首先組織主會場的與會人員到鶴山沙坪河和新會紫水河綜合治理項目現場參觀考察。隨后召開電視電話會議,詳細解讀我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對全面推行河長制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
林應武指出,要提高認識,堅定水環境治理的決心。全面推行河長制,推進水環境治理,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全市各級各部門必須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全面推行河長制、加強河流綜合治理的重要意義,以落實河長制為抓手,不斷強化水生態環境質量保護。
林應武強調,要強化考核,壓實河長制責任。狠抓河長制責任主體的責任落實,摒除掛名字、走形式的錯誤觀念,對于跨界水域,上級河長要協調上下游、左右岸實行聯防聯治;強化統籌聯動和考核問責,建立“河長領導、聯系部門牽頭、其他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并將河長制落實情況納入地方黨委政府績效考核范疇,同時在地方黨政主要領導離任審計中增加生態保護內容;打造具有江門特色的河長制,創造江門經驗,努力打造全省全面推行河長制的示范點,爭取在全面推行河長制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并把江門的特色舉措落到實處;發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提高社會公眾對河湖保護的參與意識,營造全社會關愛河湖、珍惜河湖、保護河湖的濃厚氛圍,實現“全民監督、全民共治”。
劉毅指出,我市推行河長制有一定的基礎和經驗,但與中央、省的新要求相比,還存在不少差距,下來要把工作重點放在進一步全面深化和提升河長制工作上,全力打造具有僑鄉特色的河長制,并以此為抓手,加大綜合整治力度,標本兼治,堅決打贏水污染防治工作攻堅戰。其中要突出抓好五項工作:加快編制“一河一策”實施方案,確保9月底前完成西江江門段、潭江、錦江水庫的“一河一策”方案,12月底前完成全市主要江河湖庫“一河一策”方案的編制工作;鐵腕治污,大力治理污染源,重點加強工礦企業、城鎮生活、農業面源等污染源治理;進一步完成水浮蓮治理長效機制,將水浮蓮治理工作列入“一河一策”及河長制考核內容;繼續完善江河防洪體系建設;迅速組織實施河長制考核水質監測工作。
市領導馮立堅、鐘軍、梁許贊、藍華、容福華以及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各市(區)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及分管負責同志在主會場參加會議。在各市(區)分會場參加會議的有各縣級河長,各市(區)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在各鎮(街)分會場參加會議的有各鎮級河長、村級河長。
解讀
明年起全面開展河長制考核工作
《江門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已于6月底印發,在全省率先實現市、縣、鎮三級全面印發出臺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昨日會上,副市長梁許贊解讀了《方案》,并表示,隨著《方案》和市、縣、鎮、村級河長名單的落實,我市全面推進河長制工作的架構已基本搭建起來。
9月底全面建立河長制
《方案》主要包括目標任務、工作體系和工作職責三方面內容。對于目標任務,《方案》明確,至今年9月底,全市全面建立河長制,構建市、縣、鎮、村四級河長組織體系。2018年開始,將全面開展我市河長制考核工作。到2020年年底,要基本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總目標。
根據層級核查,全市納入河長制管理共有河流664條、水庫604宗、山塘375宗。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林應武,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毅在分別任市總河長、副總河長的同時,還分別擔任西江江門段、潭江干流河長。我市跨縣河流(湖庫)共32條,為統一河長責任管理體系,結合河湖(流域)干支流的隸屬關系,市本級將32條跨縣河流(湖庫)進行了整合,確定由19名市領導擔任市級河長。市(區)、鎮(街)均設總河長、副總河長,各級根據市級設置原則落實河長名單。按照上述設立河長原則,全市共設立各級河長2240人,其中市級河長19人,縣級河長96人,鎮級河長783人,村級河長1342人,另設立“河道警長”115人,形成市、縣、鎮(街道)、村(居),江、河、湖、庫全覆蓋的四級河長體系。
創新設置“河道警長”“民間河長”
《方案》明確了有關機構、河長、“河道警長”和“民間河長”的職責。由林應武擔任組長、劉毅擔任常務副組長的市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河長制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研究解決推行河長制過程中有關重大問題;成立了市河長制辦公室,設在市水務局,負責具體工作落實。
各級總河長是本行政區域推行河長制的第一責任人,負責轄區內河長制的組織領導、決策部署、考核監督,協調解決河長制推行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副總河長協助總河長統籌協調河長制推行落實。各級河長是所轄江河湖庫管理保護的直接責任人,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江河湖庫管理和保護工作,落實河長制七大任務,即加強水資源保護、加強水安全治理、加強水污染防治、加強水環境治理、加強水生態修復、加強河湖水岸線管理保護和加強執法監管。
除了構建我市四級河長體系外,我市還創新設置“河道警長”和“民間河長”,實行“河長+河道警長+民間河長”制度,設立全市區域“河道警長”,由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擔任。同時,發動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團體、環保組織、志愿者和社會熱心人士擔任“民間河長”,參與江河湖庫管理和監督。
“河道警長”職責包括協助河長做好所轄江河湖庫的管理和保護工作,對涉河、涉水等環境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打擊,同時為相關涉水管理工作提供執法保障。“民間河長”職責包括以社會監督人的身份參與管理江河湖庫,協助河長開展管水治水監督工作,及時向河長報告,并監督解決問題。(趙可義)
現場
鶴山沙坪河:以PPP模式啟動綜合整治工程
昨日上午,記者跟隨參觀考察團來到鶴山沙坪街道辦越樓圍第二排水站旁,只見在城市道路與堤頂路交叉口處有一個干凈整潔的廣場,沿著臺階可至親水平臺,綠樹點綴其間,環境優美。這便是沙坪河綜合整治工程的八景之一“清泉如許”。
沙坪河是西江一級支流,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和城鎮建設的不斷擴大,沙坪河水環境惡化現象日益突出,干支流水體長期處于Ⅴ類甚至劣Ⅴ類水平。
為整治水質污染、消除黑臭水體、改善城鄉人居環境,鶴山市啟動了沙坪河綜合整治工程,分兩期,投入資金約7億元。錢從哪里來?據介紹,該市創新辦法,引進PPP模式。PPP項目不是簡單施工,而是將整治與管理捆綁起來,通過管理,確保水質達標。
2014年,鶴山市以PPP模式啟動沙坪河綜合整治一期工程,由社會資本方提供從設計、勘察、投資、建設及運營五位一體化服務。工程已于2016年4月底開工,計劃2018年4月完工。重點治理下游城區段9公里河道,實施城市防洪、道路和橋梁、景觀及洲灘提升、截污管網、河道清障“五大工程”。
綜合整治是治理沙坪河水污染的重要舉措。通過采取推進新一輪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項目、清理家禽養殖場(戶)、抓商品林轉生態林工作、整治亂搭亂建違法行為等一系列措施,鶴山市爭取沙坪河早日達到Ⅳ類水水平。
新會紫水河:截污成治理重點
紫水河是列入市區黑臭水體整治的6條河流之一。紫水河位于會城街道西部,起點為石澗水庫,往南經仁義、永安等村委會流入終點潭江,全長約3.5公里,其中考核斷面為沙堤橋至沙堤水閘段,長約2公里,流域面積約6平方公里,流域內總人口約4.4萬人。2017年第二季度紫水河段長考核倒數第一,紫水河治理工作任重道遠。
記者在新會區匯楹紅木家具城河段看到,一條小船正在打撈清理水面垃圾。據介紹,紫水河污染源92%是生活污染,其他污染源是工業、農業污染,截污是治理重點之一。西門路截污干管工程納入西門路改造工程,目前項目已開工,預計9月份進行污水干管施工。城區污水處理廠擴建及其配套污水管網工程項目采用PPP模式建設,近期將簽訂協議,力爭早日開工,2018年10月完工。今古洲北部污水處理廠的提標工作,目前已經完成相關前期工作,并于6月份正式動工建設。另外,新會區將重點推進6個城中村分散式污水處理站點建設,爭取就近收集處理,達標排放。
針對紫水河上游補給少,水環境容量小等問題,新會區以河道現有水系為基礎,根據水閘外圍和內圍水位情況,加強水閘動態管理,實現水體交換,提高水體環境容量。近期,該區還設置三臺抽水泵站,增加紫水河流量和河水的流動性,提高水環境容量和自凈能力,改善水質。同時,開展河道清淤工程,該工程已于今年6月進場施工,目前完成工程量20%,計劃9月份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