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4小時我們就能自動獲得一組水質監測數據,現在這個斷面水質穩定在Ⅲ類以上。”近日,在紹興柯橋區柯巖街道的水質自動監測站,工作人員正在收集紹興鑒湖海山大橋斷面水質情況,這里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等水質主要監測指標實時顯示。
2016年,紹興治水取得了豐碩成果,水質提升幅度為歷年之最。國家“水十條”考核斷面全部達標,省控、市控以上斷面基本剿滅Ⅴ類水,70個市控以上斷面Ⅰ至Ⅲ類水斷面56個,同比增加15個;功能區水質達標率81.4%,同比提高21.4個百分點。曹娥江、浦陽江兩大干流水質全線達到Ⅲ類水以上。
今年,在力爭全域剿滅劣Ⅴ類水的基礎上,紹興提出了“滅Ⅴ減Ⅳ增Ⅲ”的目標。其中,128個紹興市級考核斷面要徹底告別Ⅴ類水,Ⅰ至Ⅲ類水斷面比例要達到80%以上,功能區達標率達到86%以上。
水體情況好不好,手機一點就知道。為打好全域剿滅劣Ⅴ類水戰役,今年紹興還要實現鄉鎮水質監測網絡全覆蓋。全市在已建成25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基礎上,將再新建像海山大橋斷面這樣的微型自動水質監測站103個。獲得水質監測數據,實時上傳到全市環境監測平臺,相關工作人員通過手機APP、微信、短信就能及時獲取水質情況。
有了自動監測數據,考核就有了依據。按照《紹興市地表水環境質量考核暫行辦法》,128個水質斷面所在的區、縣(市)政府和市直各開發區管委會,只有斷面水質21項指標全部滿足水環境功能區要求的才能評為達標。各鄉鎮(街道)水質斷面考核,則由紹興市環保局每季度做排名通報,治污消劣落后的將被約談、整改。
目前,紹興市已全面展開劣Ⅴ類水體地毯式排查工作,包括小溝、小渠、小溪、池塘等小微水體在內的所有水體,要實現全覆蓋、無盲區。在此基礎上,紹興制訂出臺了《劣Ⅴ類水剿滅戰役行動方案》。今年,紹興市將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以河長制為抓手,重點實施“城鎮截污納管、河湖清淤(污)、工業污染整治、農業污染防治、農村污染治理、入河排放口整治、地下水污染防治、生態配水與修復”等“八大攻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