擰開水龍頭,一股清流,洗菜、淘米再也不會遇到“黃湯”。昨日上午,南城英聯新村的謝妙軒阿姨告訴記者,她從內地退休后到東莞生活了近十年,相比內地,她感覺東莞的自來水可以“用手捧起來喝”。昨日,市水務局公布“2012-2016水質檢測統計情況表”。近五年來,全市每月發布城市供水水質公報,關停了18家不達標水廠,水廠出廠水水質綜合合格率達到了99.82%,明顯高于國家規定95%的標準。
換句話說,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打開家里的水龍頭,基本不可能遇到渾濁的“黃湯”,用上清澈透明的自來水,已成為市民生活的常態,謝阿姨只是東莞市民切身體會城市供水水質好轉的一個縮影。
關停整合不達標水廠
昨日,市水務局供水管理科科長尤毅表示,自2012年起,我市著手開展了全市標準化體系構建工作,相繼出臺了《東莞市城市供水管理辦法》《東莞市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管理辦法》和《東莞市二次供水技術規程》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目前,已形成了較為系統的規范化行業管理體系,有效提升了供水行業行政管理水平。
針對全市存在市、鎮、村三級水廠的現狀,市水務局加強水質監測,保障供水水質穩定達標。目前,我市建立了行業監測與企業自檢相結合、人手取樣監測和在線監測相結合的水質監測體系,加大行業水質監測力度。每年制定并印發供水行業水質監測方案,委托市水務監測中心對全市水廠出廠水、管網水、二次供水等環節實施全面監測。目前已實現了市、鎮、村三級水廠出廠水每月常規11項水質檢測,每季度42項水質檢測,每半年一次的106項全項水質的無差別檢測工作,監測力度逐年加強。
同時,切實加大對不達標水廠的行政執法力度。近五年,我市出廠水水質不達標水廠呈逐年下降趨勢,全市累計對7家村級水廠進行了處罰,并關停整合了18家村級水廠,出廠水水質得到進一步保障。其中,在2016年,南城蛤地水廠、厚街橫崗水廠、橋頭邵崗頭水廠等3家村級水廠,因出廠水質不達標,被關停整合。
每月公布城市供水水質
目前,東莞水質抽檢項目9項常規指標,包括渾濁度、游離氯、臭和味、色度、肉眼可見物、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和高錳酸鹽指數,這些指標在抽檢中必須全部達標。若其中一項未達標,其出廠水水質被認定為不達標。根據《供水水質不達標供水企業行政處罰程序》,供水企業在六個月內出廠水水質抽檢累計三次不達標的,給予罰款人民幣三萬元;六個月內出廠水水質抽檢累計四次不達標的,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給予停業整頓的行政處置。
自2012年起,我市就開始實行供水水質公報制度,每月定期通過媒體向市民公布水廠出廠水水質情況,成為全省繼廣州和深圳后第三個實施水質公報的城市。“讓全市市民一起監督水廠水質情況,讓所有水廠陽光化規范運營。”尤毅如是說。
按照行業管理要求,市水務局供水管理科督促供水企業加強化驗室檢測能力建設,協助供水企業加強化驗室人員的技術培訓,指導供水企業做好水質檢測日常管理工作,確保檢測數據真實準確。據統計,近五年來,全市水廠出廠水水質綜合合格率從原來的95.62%提升至現今的99.82%,上升了4.2%,均優于國家規定95%的標準。從而真正實現了讓市民用上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