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滅劣Ⅴ類水——這是今年浙江第一個專題大會,也是《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浙江十件民生實事之一。
昨天,33個省、市控劣Ⅴ類水質斷面迎來“參謀長”。省科技廳、省環保廳、省治水辦聘請了33位環境保護領域的專家擔任首席技術顧問,對斷面現狀會診、把脈,配合支持各級河長剿滅劣Ⅴ類水。
中國計量學院黨委書記、浙江省特級專家張土喬,浙江大學教授、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朱利中,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陳呂軍等業內大咖均在名單之列。33位首席技術顧問均不領取報酬,自行組建團隊公益治水。
目前,浙江221個地表水省控監測斷面中還剩下6個劣Ⅴ類斷面:溫州有1個,溫瑞塘河塘下斷面;杭州有2個,上塘河半山橋斷面和蕭紹運河蕭山區出口斷面;臺州有3個,金清水系柵浦閘斷面、巖頭閘斷面、三橋埠頭斷面。
其余的市控劣Ⅴ類水質斷面中,部分與上述6個省控斷面相互連通,需要同步治理好。
黑臭河、垃圾河用眼睛就能看到,用鼻子就能聞到,但氨氮、總磷卻難以察覺。以上塘河為例,從水體外觀看很難與劣Ⅴ類聯系起來。但數據顯示,去年半山橋斷面有5個月的氨氮標準超過Ⅴ類水標準,年平均下來仍為劣Ⅴ類水。
上塘河有18條支流分布在拱墅、下城、江干、余杭區,沿岸城中村和農居點有大批房屋出租,尤其餐飲店等較多,各類污水直排后混入雨水井流入附近河道。
徐向陽,半山橋斷面首席技術顧問,浙江大學環資學院副院長、教授,他的團隊曾通過放養一定量的食藻蟲,把水中藍藻吃掉,再種下土著沉水植物形成“水下森林”,使生態系統迅速恢復。
他認為,治河,首先還得找到“病因”,究竟是水動力問題還是無組織排放,也要考慮河底淤泥是否影響了流動性。他表示,會盡快進入角色,與屬地部門確定源頭后采取針對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