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汛期,大雨過后,城市內澇就成為大家“吐槽”的話題。汛期過后,天氣逐步干旱,如何留蓄雨水又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我們所生活的城市,怎樣避免“雨季看海”?同時,又怎樣利用寶貴的水資源?在石家莊,海綿城市建設已被提上日程。
為何建
確保雨季不內澇、旱季有水用,每年可蓄水量相當于增加10條民心河
石家莊市東環公園,為何被稱為“海綿公園”?
8月23日,記者來此一探究竟。與其他公園一樣,這里芳草萋萋、綠樹成蔭,但有一片綠地與眾不同,比周邊路面低三四十厘米。隨行的石家莊市園林局副局長田利穎告訴記者,這是下凹式綠地,有30多畝,前段時間強降雨時,吸收公園內及周邊小區和道路的雨水,避免了這片區域發生內澇。還有些公園建了很多滲井,可下滲、收集雨水,并在需要時提供給植物。
走出公園,眼前是“水泥森林”。高樓林立、柏油馬路、硬化的廣場和巷道……擠占了綠地和濕地,不透水、不透氣,強降雨時,干涸的城市不僅不能“飽喝”一頓,反而會形成巨大的地表徑流,產生內澇。據統計,石家莊市區二環路以內的硬化面積達80%左右。而另一方面,該市嚴重缺水,人均水資源量不足全國十分之一。
若城市會“呼吸”,下雨時“吸”旱時“放”,矛盾就能得到有效解決。
石家莊市排水管理處總工辦主任張凱偉算了這樣一筆賬:按照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計算,二環內年降雨總量約5000萬立方米。目前,能滲入地下的雨水僅占雨水總量的15%-30%,即最多滲1500萬立方米。按照國家標準建成“海綿城市”,70%的降雨要就地消納和利用,這意味著,石家莊按此標準建設后,滲入地下的雨水將增加2000萬立方米。
2000萬立方米是一個什么概念?
數據顯示,民心河蓄滿水的總量大約是200萬立方米,也就是說多滲的這些雨水,可蓄滿10條民心河。石家莊市城管委副主任康利君說,這樣一來,不僅能給城市排水管網“減負”,也能讓城市在面對長時間強降雨時,有更強的“彈性”,確保雨季不內澇、旱季有水用。
怎樣建
通過改造發揮綠化水體、道路、建筑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2020年約57.4平方公里達到海綿城市目標要求
8月19日,記者來到石家莊談固北大街地道橋雨水泵站和建設大街地道橋雨水泵站改造施工現場,雨水調蓄池已經開始動工。康利君介紹,兩座地道橋泵站改造,融入了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談固大街雨水調蓄池為2348立方米,建設大街的為1800立方米。下雨時,雨水進到調蓄池,以確保地道橋不被淹。雨停后,水可抽出利用。”
這兩座地道橋雨水泵站預計今年年底竣工,明年汛期將投入使用。目前,石家莊主城區共有61座地道橋泵站。“只要條件允許,各個地道橋都可做類似的改造。”康利君說。
目前,石家莊市城管委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合作,正在進行石家莊海綿城市建設重點區詳細規劃的編制,重點區規劃范圍約30平方公里。海綿城市并非再建新城,而是用新理念改造城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統能力的同時,充分發揮城市綠化水體、道路、建筑等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
具體而言,海綿城市應如何建設?
老舊小區場地有限,植被不多,以控制徑流污染為主。新建小區將按海綿城市標準建設。物流園區可集中改造,對徑流污染進行控制。綠地建成下凹式綠地,便道鋪透水磚,有利于雨水滲和滯。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石家莊還會充分發揮民心河與周邊公園水體的調蓄作用,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的目標。
該市海綿辦常務副主任武勃告訴記者,上述區域再加上地道橋泵站、滹沱河生態區、龍泉湖公園等多項工程,能夠實現到2020年約57.4平方公里達到海綿城市目標要求。
如何用
吸納雨水通過人工措施和自然凈化,可用于澆灌、景觀、洗車、沖廁
目前,我們生活的小區,大部分樓房的雨水管道都是直通地面,雨水通過地面白白流掉。
將來,我們住的小區是這樣的:地下建雨水蓄水池,并與樓房的雨水管道相連,降雨后大部分雨水匯流至蓄水池中,經過簡單凈化后可以用于小區花草樹木的澆灌。
凈化,是雨水回收利用的重要環節。
談固北大街地道橋雨水泵站、建設大街地道橋雨水泵站新增的雨水調蓄池不僅能大量收集雨水,減少地道橋積水斷交的可能,還配套建有雨水凈化裝置,待降雨過后,可以把收集的雨水進行初步凈化處理,然后循環利用。
除人工措施外,自然凈化是另一重要途徑。
在已開工的多項園林工程設計方案中,記者看到,雨水花園這一設計頗為新穎。田利穎告訴記者,雨水花園就是人工挖掘的淺凹濕地,水邊可以種植旱生、濕生植物。由于地勢低于周邊,雨水花園很容易將周邊地面的雨水匯集,經植物和沙土凈化后被土壤留蓄。而經過雨水花園里層層沙土礫石的過濾,加上植物根系對污染物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含量便可以被極大削減。
雨水通過人工凈化和自然凈化,可用于澆灌、景觀、洗車、沖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