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桂交界地帶,有一條全長162公里的河流九洲江。過去這條跨界河流因為嚴重污染引起多方關注,也因強力治污使得流域面貌得到顯著改觀。業內人士稱,九洲江污染治理行動在短短兩年多時間里取得如此顯著的成效,提供了一個觀察我國跨界河流流域治理的現實窗口。
湛江“大水缸”臟了
九洲江發源于廣西陸川縣,流經陸川縣、博白縣,注入兩廣交界處的鶴地水庫,后者是湛江市380萬人口最重要的飲用水源,也是大半個雷州半島的灌溉水源,被稱為雷州半島上的“大水缸”。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九洲江流域污染源不斷增加,流域生態不斷破壞,鶴地水庫水質不斷惡化,嚴重影響湛江市的飲用水源水質安全。
當年一項調查顯示,在鶴地水庫庫區,200米范圍內就有24家養豬場,豬存欄量6600多頭;庫區圍庫造塘面積約2550畝。鶴地水庫上游地區:廣西境內的陸川、博白等地,既是傳統的養殖大縣,近年大批工業項目也紛紛上馬,帶來的污染不容小覷。
監測顯示,2013年九洲江整治前文車橋廣西廣東交界處水質斷面整體屬Ⅴ類水,枯水期其水質達到劣Ⅴ類水,豐水期水質也基本在Ⅳ類水至Ⅴ類水之間。按照相關國家標準,Ⅴ類水質只適用于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超過五類水質標準的水體基本上已無使用功能。
2013年8月,廣東、廣西兩省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人在南寧召開座談會,決定聯手治理九洲江。粵桂兩省區聯合編制了《九洲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及具體治理工作方案,明確雙方各出資3億元,從2014年開始,爭取用3年時間,至2017年全面完成九洲江流域污染治理任務,實現粵桂交界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水質。
“傷筋動骨”換新顏
流域上游的污染治理,可以用“傷筋動骨”來形容。如在陸川縣,生豬養殖是傳統的大產業生豬產業產值超過60億元;陸川、博白等縣長期經濟欠發達,招商引資壓力大,引進一個工業項目相當難。養殖業關系農民增收,工業關系就業和經濟增長,動哪都難。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九洲江流域沿線在編制相關規劃的基礎上推進系統整治。第一步是“拆”,劃定九洲江干流和重要支流沿岸200米以內為禁養區,清理拆除禁養區內10頭以上的生豬養殖場。過去兩年多累計清拆養豬場1400家。第二步是“建”,在沿岸建設一批鄉鎮污水處理廠、垃圾轉運站、養殖糞污處理設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污水處理項目,投入建成重金屬、生物毒性在線監測系統等。第三步是“改”,促進九洲江流域內行業企業整改提高。流域內16家重點涉水企業已有多家企業分別被要求直接淘汰、搬遷入園或就地加強環保治理。
九洲江干流在陸川下境內有81公里,陸川因此成為九洲江流域上游治污“主戰場”。“之前九洲江沿岸養豬場特別多,大量臟水直排入江,臭氣熏天,從江里撈起的魚百姓都不吃?,F在雖然枯水期水質略有下降,但治理之后水質總體上確實已經明顯好轉。”良田鎮黨委書記蘇紅波告訴記者。
記者近日在九洲江沿岸多地看到,經過2年多時間的艱苦努力,沿岸已經發生顯著變化,江水碧波蕩漾,兩岸植被繁茂、花紅柳綠,空氣重新變得清新怡人。
陸川縣委書記蒙啟鵬告訴記者,2013年以來陸川縣針對九洲江養殖污染、生活污染、工業污染三大問題,把九洲江治理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抓落實,加快九洲江兩岸生態規劃建設和保護。
以養殖污染治理為例,2015年全縣九洲江流域已清拆養殖場893家,清拆豬場面積26萬平方米,撥付豬場拆除補償款達9540萬元。陸川還對流域內200家規模養殖場進行標準化升級改造,建成1家液態有機肥生產線和1家畜禽無害化處理廠,并已經投入運行。
工業企業污染治理方面,九洲江流域重點整治9家涉水企業,目前2家已全部完成整治;4家已基本完成治污設施建設,2家申請淘汰關停,1家停產。生活污染治理方面,沙坡、古城等9個鎮級污水處理廠已完成建設,建成村級污水處理設施38座,城鄉污水處理能力已躍上了一個新臺階。
期待建立流域治理長效機制
臨近兩廣交界的陸川縣良田鎮車田村水質自動監測站內,各種儀器指示燈頻頻閃爍,工作中傳出嗡嗡聲響。工作人員介紹,這個水質自動監測站2013年底建成,能夠對附近文車橋斷面水質進行24小時監測。
根據交界斷面水質監測,與治理前相比九洲江水質超標因子濃度明顯降低,由劣Ⅴ類水向Ⅳ類水、Ⅲ類水轉變,九洲江水質狀況有了較大改觀。常年水質基本達到Ⅲ類水標準,2015年水質達標時間已經達到9個月。
陸川、博白等地政府還在積極統籌治本,做好“規劃引導、生態建設、結構調整”。比如政府財政提供補貼,引導原來的養殖戶轉產種植橘紅、雞骨草、首烏等優勢中藥材種植業。
“現在我們環保門檻比以前提高了很多,一些項目要堅決放棄,經濟上的‘陣痛期’肯定是有的,”蒙啟鵬說。強力治污倒逼地方經濟轉型升級,陸川縣已經布局多個此前從未涉足過的清潔能源項目,一批風電、光伏項目已經正式啟動,有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年3月,清湖鎮陸坡村40兆瓦光伏并網發電項目已經開工建設,一期裝機容量為2萬千瓦。
去年底,廣東省政協考察團到玉林市專門對九洲江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等情況進行實地考察,切身感受到九洲江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大,成效非常明顯,有效地保護了流域內的水資源環境。尤其是在治理基礎上規劃建設九洲江旅游區,打造系列文化旅游項目,相當于給九洲江的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筑起一道永久性的隔離屏障。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九洲江治理仍然存在幾方面突出問題,比如農村小散養殖治理工作面廣,涉及養殖戶較多、容易反復,徹底治理還需要較長的過程;管網等基礎設施所需投入資金量大,建好的污水廠運行資金缺乏等,影響全面截污。另外,目前廣東廣西兩省區通過協商出資的形式籌集了6億元資金,但只是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階段性資金需求,未來上下游區域長效生態補償機制尚未真正形成,實現流域的長治久安仍需要從長計議。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黃世勇認為,要如期實現2017年九洲江流域水質全線達標這一目標,仍然有一定的困難,各有關方面還要以更大的決心開展一場九洲江流域水環境整治的“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