浐灞只是我市生態環境建設成果的一個縮影。“十二五”期間,一座座公園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市民身邊。家住長安區的馮雪幾年前買了新房,交通、購物都很方便,唯獨少了散步的地方。現在家門口就有清涼山公園,往東有星河運動公園,潏河濕地公園也正在建設中,街頭小綠地廣場比比皆是,“這不僅僅是一座古城,也是一座富有生機和活力的生態新城。”馮雪說。
新標準實施優良天數逐年增加
“十二五”期間,在全市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情況下,我市主要污染物總量不斷削減,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提前實現,圓滿完成了“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制定的目標和任務。
“十二五”期間,我市累計淘汰水泥、造紙、紡織印染、平板玻璃企業31家,累計淘汰水泥落后產能35萬噸,造紙落后產能46.65萬噸。截至2014年,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減排量已分別完成“十二五”總體任務的174%和250%,氨氮、氮氧化物預期可完成目標任務。
2011、2012年我市空氣質量二級以上良好天數分別為305、306天;2013年新標準實施后,我市優良天數逐年增加,2013年為138天,2014年為211天,2015年截至10月底已經達到220天,省考指標確定的231天預計可順利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國務院考核組對西安的空氣質量改善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我市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幅度位居全國前列,治理霧霾成效顯著”。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西安已連續20個月退出了后10位。根據市統計局最新調查顯示,西安市民對治理霧霾工作的總體滿意度突破六成,“西安藍”已逐漸成為新常態。
渭河水質持續改善省考為“良好”
十二五期間,共拆除燃煤鍋爐1231臺,削減燃煤164萬噸,建成區內20蒸噸以下地方燃煤鍋爐實現清零。對建成區13.5萬戶
居民實施了蜂窩煤改清潔能源,實現建成區蜂窩煤、煤炭用戶清零,以及煤炭經營場所、蜂窩煤生產和銷售廠點清零任務。
機動車尾氣是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我市累計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13.9萬輛,黨政機關黃標車實現了“清零”;推廣新能源汽車2476輛。公共自行車網點基本實現了主城區全覆蓋。
在“增綠”方面,我市積極實施秦嶺生態保護、“八水潤西安”等重大生態工程,全市森林覆蓋率、城區綠化覆蓋率和綠地率分別達到48%、42.5%和33.9%。
此外,“十二五”期間,13條河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河流綜合污染指數相比“十一五”末期大幅下降,連續5年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通過開展渭河水污染綜合防治行動,我市渭河水質持續改善,全市污水處理廠達到26家,污水處理總能力達到208.6萬噸/日。住建部全國城市污水處理考核評比中,西安市位居全國前列。截至目前,渭河西安出境斷面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濃度已穩定控制在30毫克/升、1.5毫克/升以內,在全省渭河水污染綜合防治行動考核中獲得良好。
記者從環保部門了解到,“十二五”期間,全市已成功創建成國家級生態區2個(浐灞生態區和曲江新區)、生態示范區2個(臨潼區和周至縣)、生態鎮9個、生態村1個;省級生態區1個(閻良區),生態鎮34個、生態村25個;市級生態鎮107個、生態村229個。
2011年~2014年累計淘汰各類機動車18萬輛,并再次成為在全省范圍內唯一一個將提前淘汰的老舊車參照非營運黃標車進行補貼的地市,老舊車提前淘汰最高享受1.8萬元補貼標準。
在交通空氣污染監測上,我市配置了交通空氣質量監測車,對城市道路兩側、道路中心低層面空氣質量狀況開展流動檢測。今年一次性建設了6個空氣質量監測“路邊站”,其一次性建設規模除北京以外在全國尚屬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