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綠環項目依托光明新城科技公園、碧眼水庫等大型綠地和水系形成基本框架,進行系統性海綿城市構建。
新區將依托綠地水系,串接重要服務設施及重大建設項目的發展軸帶,從源頭控制、中間減排到末端治理進行系統性海綿城市構建。近日,新區在華強創意產業園舉辦光明綠環工作坊。經過5天的研討,荷蘭國際新城研究中心(簡稱荷蘭INTI)專家團隊提出了一個以3×3戰略為核心的光明綠環發展框架,并提出打造“門戶山”片區、“都市谷”片區及河景片區(名稱暫定)三個戰略片區。
引入國際智慧建設光明綠環
光明綠環工作坊是新區連續第三年舉辦以促進新區綠色發展為主題的工作坊,也是新區與荷蘭阿爾梅勒市合作的落實與深化。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鄺兵,新區領導徐松明出席開坊活動,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光明管理局、市城市設計促進中心、新區相關單位及中荷專家等約40人參加了開坊儀式。
開坊儀式上,新區新城開發建設辦公室簡要介紹了光明鳳凰城及綠環項目的背景情況。作為深化光明新區與荷蘭阿爾梅勒市合作的工作內容之一,此次工作坊將以光明綠環項目為研究對象,研討光明綠環競賽成果,并結合實地踏勘,深化光明綠環設計思路,為下一步光明綠環項目建設提出可操作性的指引和建議。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部署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光明鳳凰城區域是新區海綿城市建設的試點區域,也是深圳15個重點開發建設區域之一。其建設用地為16平方公里,是完整的閉合流域,新舊結合,類型多樣,建設進度與海綿城市創建相匹配。光明綠環項目就是依托光明鳳凰城內綠地水系,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要平臺。
鄺兵希望,在國內外專家的共同努力下,將國際先進的設計經驗與光明本地實際情況相結合,將碧眼水庫、華強文化產業園等重要節點串聯起來,以更加先進的理念、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務實的精神,做好光明綠環項目建設。
工作坊形成“重量級”成果
新區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光明鳳凰城的規劃建設,作為深圳15個重點開發建設區域之一,光明鳳凰城綠環建設也是新區踐行產城融合,打造國際一流綠色生態城區的重要抓手。此次的專家團隊擁有豐富的設計經驗,荷蘭IN T I團隊的加入,將為新區引入國際最前沿的設計經驗,國內各專家團隊則擁有豐富的本土城市規劃設計實踐經驗。
光明綠環工作坊持續5天后,在新區多功能廳舉行成果匯報會,新區黨工委書記張恒春對荷蘭IN T I專家的辛苦工作表示感謝,對工作坊取得豐碩成果表示祝賀。
匯報會上,荷蘭INTI圖文并茂地向光明新區匯報了本次工作坊成果—光明綠環戰略發展框架。荷蘭IN T I首先提出目前綠環設計方案存在的問題,包括規劃、設計、實施各環節的欠缺和部門間的統籌協調問題,進而提出一個以3×3戰略為核心的光明綠環發展框架,以最大化綠環功能價值,提升光明新區城市品牌認知度。在具體實施方面,圍繞社會、生態、經濟三重功能,構建以水系統、慢系統,及思想認知為核心的三重體系,并按照緊急性、優先性的原則提出打造三個戰略片區,分別是“門戶山”片區、“都市谷”片區及河景片區(暫定名)。6名專家提交的這份“重量級”成果,得到參會人員的一致認可。
主官有話說
光明新區黨工委書記 張恒春
加強成果運用提升城區環境
荷蘭INTI專家團隊為光明綠環工作帶來了新的理念和科學的工作方法,從城市規劃、環境地理、交通策略、海綿城市、景觀設計等角度,提出了很多富有創意的建議,形成了既符合國際先進理念,又具備可操作性的光明綠環建設方案。新區各部門要切實加強成果運用,新城辦要加強統籌,盡快將成果分解,對工作坊的成果進行論證和實施,不斷完善城市發展規劃,加快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升新區城市環境。
名詞解釋 光明綠環
光明綠環項目依托光明鳳凰城內綠地水系,串接重要服務設施及重大建設項目的發展軸帶,總用地面積約381公頃。該項目具體是由濕地公園、光明新城科技公園、碧眼水庫、麒麟山公園、都市田園等大型綠地形成基本斑塊,沿東坑水、鵝頸水和綠帶形成連接廊道,與光明森林公園、觀瀾森林公園等基質相連,形成光明綠環的基本框架。綠環項目作為新區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要平臺,將從源頭控制、中間減排到末端治理進行系統性海綿城市構建,奠定鳳凰城的海綿城區格局。作為光明鳳凰城建設提升的主要抓手、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要平臺,光明綠環將在提升環境質量、引領城市發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