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環保局昨日發布了8月全市50條(53段)重點整治河涌水質監測情況,53段河涌中,17段黑臭,36段無黑臭;44段為劣V類水,占到83%。其中,水質最好的前三位河涌分別是:番禺市橋河、從化流溪河太平段和增城增江;水質最差的前三位則分別是:天河區的獵德涌、花都區的大陵河和海珠區的珠江涌。
據悉,這些河涌已經列入南粵水更清整治計劃,每條河涌都有了具體的整治方案,到2016年年底前,廣佛跨界區域16條河涌(其中珠江西航道不在河涌水質監測發布范圍)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其余35條河涌消除黑臭水體。
監控:
53段河涌中36段無黑臭
8月的監測數據顯示,53段河涌中,17段黑臭,36段無黑臭;44段為劣V類水,占到83%;4段為I~III類水,2段為IV類水,3段為V類。水質指數(WQI)最高的為獵德涌,達到316;第二位是花都的大陵河,WQI為263;第三位是海珠區的珠江涌,為234。番禺的市橋河污染程度最低,WQI只有20;其次為從化流溪河太平段,WQI為22;此外,增城的增江WQI為36。此外,人們熟悉的石井河WQI為130,東濠涌為101,車陂涌為127,棠下涌為116,污染程度在50條河涌中屬于中游。
從兩個月的監測結果綜合來看,劣V類河涌數量保持不變,但I~III類水質河涌從7月的1條(流溪河太平段)增加到8月的4條——流溪河太平段、流溪河李溪壩段、增江和市橋河。在國家地表水標準中,III類水已經是很不錯的水質,可以作為飲用水源地。而一般河涌水功能區劃中達到IV類或V類水已經是達標。
走訪:
市橋河亞運前整治 水質保持清澈
值得關注的是,番禺市橋河水質變化較大。據悉,市橋河水系是番禺三大水系之一,全長38.6公里,其中主干河道11.8公里,是番禺的母親河。早在廣州亞運前,番禺已經對市橋河進行整治,通過建水閘、清淤、調水補水等多種方式讓主河道告別黑臭。目前市橋河主河涌水質依然能保持清澈。不過,也有市民反映,市橋河整個水系還包括了丹山河、沙墟涌、羅家涌等10多條支涌,并未完全截污水,水質仍然堪憂。
整治:
51條河涌整治明年底完工
記者了解到,番禺區近日也完成了《番禺區市橋河水系水更清行動計劃》的編制,近期目標是在2016年前,市橋河主干河道基本消除劣V類水質,實現不黑不臭,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3%以上。
不僅市橋涌,全市南粵水更清重點整治河涌都有了非常具體的整治計劃,其整治目標是:2015年6月底前,廣佛跨界16條河涌要全面開工;9月底前,其余35條河涌要完成前期工作并開工建設。到2016年年底前,廣佛跨界區域16條河涌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其余35條河涌消除黑臭水體。
教你看懂
河涌水質
市民可在市環保局網站http://www.gzepb.gov.cn/查看每月發布一次的河涌水質監測結果,一般在12日或13日發布。實際上,現在對水體評價一共有3個標準:是否黑臭、類別和WQI。市民在查閱水質報告時,可先了解河涌水體是否黑臭;如屬于不黑臭的,再查看屬于地表水的那個類別;在相同水質類別下,再通過水質指數大小來判斷河涌水質的差異。
改版后的河涌水質發布系統表現形式更豐富直觀,直接發布氨氮等指標濃度數據。在電子地圖上,按行政區統一標注監測點位圖標,點擊點位后可顯示相應河涌的監測及其他相關信息。而且每條河涌鏈接了河長的基本信息和整治工程情況。
不過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因為有枯水期(每年12月到次年的2月)、豐水期(每年6月到8月)和平水期(剩余時段)的區別,對單條的河涌水質進行環比并不科學,市民查看水質變化情況最好查閱同比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