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欽江二橋下的江面漂浮著各種生活垃圾。
關注廣西水環境治理之欽州篇
54個排水口“裸排”污水染黑內河
廣西海洋生態系統多樣,海洋資源豐富,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潔海”、“凈海”之一。但目前,由于城市的污水處理廠建設和管網配套滯后,不少海域的水質由輕度污染向中度污染轉變。欽州的茅尾海就是其中一個海域。由于該海域是口袋形的半封閉海灣,污水入海后難以排出。入海污水從何而來?7月16日、17日,記者走訪發現:54個排水口直排污水,染黑了欽州城市內河。目前,該市正通過鋪設雨污分流管道、排查欽江兩岸的禽畜養殖場所等措施,從源頭上提升海域水質。
現場一 垃圾布滿江面
7月17日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欽江二橋。沿著欽江兩岸的河堤公園步道行走,在靠近步道的江邊,記者看到的是一幅臟亂的景象——江面漂浮著礦泉水瓶、啤酒瓶等各種生活垃圾,油垢漂浮在江面上,慢慢地向江心散去。
一處排水口前,各種垃圾把排污口團團包圍住,并散發出陣陣臭味。在其他的排水口附近,雖然豎立著禁止倒垃圾的警示牌,但警示牌旁仍堆滿了垃圾,水面也漂浮著不少塑料袋。
記者順著下游步行了幾公里,看到成片的垃圾堆積在岸邊。在欽江四橋底下,兩名環衛工人正在船上冒雨打撈漂浮在江面上的垃圾,一名環衛工人告訴記者,欽江分兩段,分別由兩個城區的環衛部門負責打撈江邊的垃圾。一天下來,僅是他負責的區域,就能撈出150公斤的垃圾,“成片的垃圾好撈,如果散在四處,就比較麻煩”。
現場二 污水直排欽江
記者在欽江四橋底時,發現橋底的河水要比其他河段的黑不少。正在橋底休息的陳先生說,上午8時,他就到橋底了,發現橋底還散發著陣陣臭味,由于下雨,惡臭得以稍微緩解。市民李先生說,他這些天開車經過欽江一橋時,就發現欽江不對勁,“江水總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變黑”。
這段內河何以如此?記者順著下游往一橋方向走去,只聽見“嘩啦啦”的水聲從遠處傳來。在一處涵洞底下,污水涌進江中,出水口前不時泛起許多黑色的污點,污點很快便散開了,原本清澈的江水瞬間變得混濁起來,一堆垃圾從上游漂流而下。在一個排水口處,幾名市民正在釣魚。他們說,此處的魚最肥,因為污水中含有不少有機化合物。不過這種魚不能吃,釣魚玩玩而已。
探因 雨污分流落后
欽州市的欽江、茅嶺江、大風江三大主要河流以及眾多溪流,是江河匯聚入海的主要水源,其中欽江是內河中污染最嚴重的。
該市環保部門一名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對上述各江沿江眾多工業企業,環保部門監管相當嚴格,一旦發現工業廢水排放不達標,企業就必須停產。“目前,工業廢水排放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生活污水、垃圾,逐漸成為主要污染物”。
欽州市海洋局的工作人員說,入海水質逐年下降,生活污水是“元兇”。這些海域中,茅尾海是半封閉形的海灣,污染物難以排出,因此受影響最大;而像三娘灣這樣開放的海灣,情況相對好些。
據了解,欽州建成區內共有89個排污口。經過前幾年的整治,其中的35個排水口目前基本已截流。剩下的54個排污口,排出的主要是生活污水。欽州市城投公司總工程師宋先生稱,欽州市的老城區以自建房為主。這些自建房和老舊小區因之前未能做到雨污分流,生活污水都是通過污水管“裸排”到城市內河中的。
宋先生介紹,自欽州開始建設污水處理廠后,有關部門一直在對雨污管進行整改。另有部分自建房地處偏遠,導致此前的整治工作進展緩慢。加之隨著城市擴張,排污口不斷增多,污水無法完全截流。記者在一橋橋頭看到的涌出大量污水的排水口,是雨水口,而不是污水直排口。該排水口水系沿線基本沒有污水流入,之所以排出黑水,據查,主要不是生活污水,而是明溝里的積水,因存留時間長,以致變黑發臭。
治理 年底完成截污
按相關要求,今年年底要百分之百實現截污,“消滅”污水直排口,如今距年底不到半年時間,欽州市將采取什么舉措?未來兩年內如何治理,讓內河擺脫污濁,恢復清澈水流?
宋先生表示,自治區環保、住建等部門聯合下發相關文件后,欽州市城投公司對建成區內的排污口進行仔細排查,并委托設計部門對建成區內的雨污分流進行了設計。密集的自建房難鋪設雨污分離管,將采用特殊的工序,在密集區附近新建一個收集池,用電泵將污水抽到收集池進行處理。預計今年8月份開展相關招標工作,招標成功后,將采取多點同時動工的施工方式,估計今年年底就能完成89個排污口的截污。
欽州市住建部門表示,2014~2015年,自治區政府下達給欽州市主城區的污水管網建設任務是75.2公里,目前該市已建成58.4公里,完成了77.66%。
據悉,欽州市畜牧管理部門也在對沿江畜禽養殖進行大排查,列入減排計劃的規模化養殖場共有36家。截至7月20日,有26家已完成減排,還有10家正在整改。至于今后兩年如何治理,環保部門表示,目前已將規劃上交到欽州市政府,由于尚未得到批復,無法回答記者的問題。
有欽州市民表示,盡管該市有關部門表示一直在采取措施整改,但從目前情況看,整改力度尚不夠大。希望今后有關部門大力治污、從嚴治污,嚴堵內河污水直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