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下午,記者來到監測站。寒冷的江風吹在臉上生疼。“這里冬天冷、夏天熱啊!”站里的工程師柳根開門時告訴記者。
只有12平方米的自動監測室,到處是水管、閥門和儀表。里面如冰柜大小的儀器有好幾臺。柳根從右向左一個個向記者介紹。
“這是總控制柜。”上面藍色的屏幕上,顯示著一個個數據。柳根向記者介紹,這里每4個小時自動從丹江口水庫取樣一次,這些自動監測儀器24小時全天運行,每天出來6組數據、10項指標。通過這個總控制柜傳向北京國家環境監測總站。柳根說:“今天中午12點的數據,在國家環境監測總站的網上都可以查得到。”
柳根介紹到一個冰箱大小的儀器時說:“這是監測高錳酸鹽指數的儀器。”儀器上顯示中午12點的數據,高錳酸鹽指數為2.03毫克/升。柳根點了一個按鍵,調出上午8時的數據為1.97。“高錳酸鹽指數在2以下,為一類水質指標。丹江口水庫水質監測10項指標中,目前大部分為一類指標,少部分為二類指標。總體上屬國家二類水質標準,可以直接飲用。”
胡家嶺監測站建于2002年,由國家環境監測總站投資250萬元建設。
前不久,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來丹江口市慰問演出時,派出小分隊在胡家嶺為水質監測人員舉辦了專場演出。
柳根說:我們監測工作,雖然有些枯燥,但很自豪,丹江口水庫是國家戰略性水源區,我們守護的是“首都的大水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