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西江經濟帶引發廣東廣西高度共鳴,不僅僅是其成為國家戰略規劃的本身;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珠江流域跨省(區)水資源保護的現狀,要求相關省份合力解決緊迫的生態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李竟先在《關于盡快建立珠江流域水資源保護的跨省(區)協作機制的建議》中指出:目前珠江流域跨省(區)突發性水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珠江流域內的廣東省,人均水資源量低于全國人均水平,對上游省分來水依賴度高,而上游的滇、黔、桂等省(區),都面臨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矛盾和壓力。但目前珠江流域“諸侯割據”的局面不利于實現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保護。
他認為:“珠江流域涉及多省(區),各地方政府往往出于局部利益和短期政績考慮,在經濟發展和工業布局上很少考慮流域內環境和生態問題。此外,跨省(自治區)水污染事件引發的危機,單靠一個地方或一個部門也難以有效應對。”李竟先表示,珠江-西江經濟帶的發展,必然帶動西江沿岸地區的產業轉移、礦產資源開發和航運的發展,同時也將不可避免地給流域的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和挑戰,這就迫切需要盡快建立起與經濟帶發展相協調的水生態保護協作機制。
而來自廣西的全國政協委員磨長英建議,支持珠江-西江千里綠色生態走廊建設,探索建立西江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從下游發達地區上交的稅收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上游生態建設補償資金,提高珠江防護林補助標準,共同把上游綠色生態走廊建設好。全國人大代表趙德明認為,應該從國家層面立法進行利益調節,按照河流凈流量和水質,確定生態補償資金數額;上游生態功能區和下游受益區通過協商解決產業規避問題,實現從“輸血”式到“造血”式扶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