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首座縣級生態污水處理廠日前在周至縣正式投入運行。何為生態污水處理廠?它與傳統的污水處理廠有什么區別?為何西安首座生態污水處理廠落戶周至?日前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前往周至一探究竟。
生態縣要用生態法處理污水
當記者走進一片綠林掩映、花架林立、遍地水生植物的人工生態濕地時,要不是門口掛著周至縣污水處理廠的牌子,怎么也不會相信眼前這個生態景觀園是污水處理廠。陣陣微風掠過,沒有任何臭味,撲鼻而來的是淡淡的花香。
周至縣建設局副局長劉建省告訴記者,作為西安市唯一的國家級生態示范縣,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周至的資本,如何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并保持其良性發展是周至發展的關鍵問題,周至縣在選擇污水處理技術上格外看重生態因素。當北京世紀賽德有限公司總經理秦宏懷揣著他的生態污水處理理念來到周至時,雙方一拍即合,2009年6月周至縣生態污水處理廠正式開建。
據了解,周至縣生態污水處理廠占地76畝,總投資0.7億元,日處理能力1.1萬噸,服務面積7萬平方公里,受益人口8.5萬人,是西安市重點建設項目。
據周至縣生態污水處理廠項目負責人郭強介紹,傳統混凝土構筑物被生態型景觀濕地替代,不僅大幅度節電,還消除了噪聲。生態污水處理技術是將生活污水經隔離、沉淀等程序后,再流到人工建造的濕地,通過植物、微生物、土壤、人工介質等物理、化學、生物的共同作用來凈化污水。濕地種植了十幾種多年生草本植物,通過它們的根系來吸附水里的氮和磷,從而達到脫氮除磷的效果,因此在寒冷的冬天,只要植物根系存活,污水處理廠就能正常運行。
同時,郭強也告訴記者:“人工濕地占地面積大,不太適合人口密集、土地緊張的地區。周至縣自然條件優越,人口不多,又有一片空余旱地,生態濕地污水處理有著獨特優勢。”
運行成本降低一半多
運行成本過高制約了全國很多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使污水廠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對于周至這個并不富裕的縣來說,建一座日處理能力1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如果每年要拿出幾百萬元的運行費用,財政壓力將會很大。同時,也很擔心周至縣是否能承擔得起生態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成本,新建污水處理廠是否也會像其他污水處理廠那樣關關停停?
秦宏為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周至污水處理廠的運行費用大約為0.2元/噸,當地的污水處理費為0.3元/噸,再加上財政補貼的0.8元/噸,除去工人工資,這座污水處理廠每年還能有280萬元左右的盈利。
周至縣建設局副局長劉建省對此說法表示基本贊同。他告訴記者,周至污水處理廠運行成本是處理1噸水在2毛到4毛之間,比傳統的污水處理成本8毛到9毛要節約一半多,這個數據是經過這一階段運行實際測算出的數據。選用人工濕地處理系統一方面節省了電費,只需要在進水口和曝氣池用電,不像傳統污水處理廠在整個運行過程中都需要用電;另一方面,其他污水處理廠大多要在運行中加一些藥物進行深度處理,但周至縣污水是經過生態濕地處理,可以省去加藥的費用。
處理后水質可達一級A標準
記者在出水口看到,污黑的進水流過濕地后已清澈見底。周至縣環保局綜合管理科科長朱巧鳳給出了官方數據,從正式運行以來,進水化學需氧量濃度已經從最高時的380mg/L降到出水時的30mg/L左右,甚至更低,達到了城市污水處理一級A的標準,處理后的水可以作為中水回用,用來澆花、養魚、景觀用水及灌溉等。
另據了解,周至縣未來還計劃將周至縣污水處理廠作為水生植物基地,對蘆葦等水生植物進行開發利用,建成一個生態公園,為百姓提供一個休閑納涼的好去處。(記者 馮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