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長治市人民政府發布一則通告,聲稱作為城區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地辛安泉“未檢測出苯胺,各項指標均符合飲用水標準”。然而,在官方對事故調查含糊其詞的情況下,“水質安全”的說法難以讓當地市民安心。
1月7日下午6時,在長治市城區一些大型超市、商場,一些市民的購物車里擺放著不少瓶裝純凈水。百貨大樓超市負責純凈水貨架的銷售人員說:“政府已經說水能喝了,而且此次污染主要在濁漳河下游城市,但前來選購純凈水的顧客仍絡繹不絕。”
家住該市太行東街的居民李勇就不放心喝家里的自來水,他告訴記者,自從苯胺泄漏事故的消息傳開后,他就不再喝家里的自來水,“不是我膽小,因為全市居民生活供水的水源地就在辛安泉,苯胺泄漏的地方距離辛安泉水源很近,說是水能喝了,但誰信?”
1985年6月,被列為山西省重點工程的辛安引水工程開工建設。從辛安泉引水,長治市城區、潞城市及沿途地區近40萬人受益。
南京大學網絡傳播研究所所長杜駿飛指出,苯胺泄漏事故披露晚了五天,是違反信息公開條例的行為,對社會和公眾造成了利益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