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水河、石馬河是流經深莞惠三市的兩條小河,但卻影響著東江流域4000萬人的供水。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兩河水質惡化、水體發臭,引起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高度重視,2008年以來,省人大常委會相繼將兩河污染整治作為重點建議,提出了5年整治目標。
2012年是淡水河“5年基本好轉”和石馬河“近期有所突破”的目標年,污染整治取得什么進展?水質有否改善?能否按期達標?本報記者近日赴兩河流域現場采訪。省環保廳表示,深莞惠三市5年來投入超過200億元,兩河污染整治均可在今年如期實現整治目標,其中淡水河已提前達到5年整治目標,水質綜合污染指數比2008年下降50%以上。
淡水河、石馬河是流經深莞惠三市的兩條小河,自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兩河水質急劇惡化,水體發黑發臭。由于流域經濟快速發展,人口急劇增多,產業結構、工業以及城市布局不合理,污染物排放總量早已遠遠超出環境容量。盡管兩條河流徑流量小、長度也不長,但因為匯入東江,對深莞惠、廣州東部等供水產生重要影響,其污染物在整個東江流域占比很大。
省政府將兩河污染整治列入十大民生實事,提出2012年底要實現淡水河“基本好轉”、石馬河“有所突破”的階段整治目標。
5年淘汰46%重污染企業
據省環保廳介紹,2011年,省政府印發《關于嚴格實施限制東江流域水污染項目建設進一步做好東江水質保護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嚴格限制兩河建設重污染項目,取得顯著成效。
深圳、東莞、惠州三市環保部門有關人員告訴記者,深圳淡水河、石馬河流域年均引進項目數分別同比減少85%、50%;東莞在石馬河流域7個鎮未審批涉水的重污染項目,拒批項目金額27億元;惠州否決項目260多個。
同時,堅決淘汰重污染企業。據介紹,省環保廳要求各市從2008年起每年淘汰10%的重污染企業,從2011年起增加至每年淘汰20%,惠州市自加壓力,將2012年淘汰任務增加到30%。據統計,5年來,深莞惠三市共淘汰重污染企業351家,占總數的46.7%。
污水處理能力已超排放量
生活污水是兩河污染物的重要來源。據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兩河污染整治工作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以超常規的速度推進,實現鎮鎮建成污水處理廠,現有污水處理能力超過實際污水排放量。
據介紹,2008年以來兩河累計投資超過150億元建設污水處理廠和官網,加上其他工程投入,資金超過200億元。
據悉,淡水河流域深惠兩市新擴建污水處理設施15座,新增日處理能力106萬噸,總日處理能力達到145.5萬噸,增加了2.7倍。石馬河流域深莞惠三市新擴建污水處理設施15座,新增日處理能力113.5萬噸,總日處理能力達到160.5萬噸,增加了2.4倍。同時配套污水管網快速推進,新建成950多公里,總長度達到1310公里,增加2.7倍,有效保障了污水處理效率。
流域內非法養殖全清理
一頭豬,7個人,意思是說一頭豬的污染相當于7個人,特別是非法養殖戶,污水直排河道,污染極為嚴重。
深莞惠三市將兩河流域劃定為禁養區,徹底清理非法養殖業。截至7月,三市共清理非法養殖場1032家,生豬62.7萬頭,大大減輕了兩河污染負荷。
據記者了解,深圳市在清理非法養殖的同時,還抓緊實施規模化養殖場的退出,政府補償7.4億元與一家規模化養殖場簽訂協議,實現了流域內養殖業的徹底退出。東莞市則將石馬河流域7鎮劃為禁養區。惠州市為了防止養殖場回潮,在該市仲愷區每個鎮街配備2個清豬巡查員,防止非法養殖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