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局研究將沙田污水處理廠遷往對岸亞公角“女婆山”下的巖洞。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土地資源短缺,為配合社會及經濟發展,港府正研究發展巖洞增加土地供應。港府昨日表示,將向立法會申請兩筆共近億港元的撥款,當中包括開展一個香港巖洞發展研究,制作總綱圖作將來發展之用;也會為沙田污水處理廠遷往亞公角“女婆山”巖洞作相關研究。當局表示,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可釋出28公頃土地,有關地皮將作住屋用途,若一切順利,研究項目可于今年6月展開,最快2017年動工興建,2027年完成搬遷。
香港土地儲備不足,為解決問題,特區政府提出發展巖洞。發展局副秘書長(工務)林天星表示,發展巖洞可帶來多種好處,包括把合適的現有政府設施遷往巖洞以釋出土地,作房屋或其他用途,預留的地下巖洞空間亦可容納未來項目,及作將來的地下擴建,部分不受歡迎設施亦可藏于巖洞,減少對環境和小區的不良影響。
林天星透露,香港有2/3土地的石質及環境適合發展巖洞,特區政府會研究將400多項公營設施,包括濾水廠及污水廠等,是否適合遷入巖洞,估計所需研究費用為4,040萬元,下周將在立法會討論,5月將于財委會申請撥款,冀8月能開展研究,預計2015年10月完成,屆時將擬備巖洞總綱圖以預留區域作巖洞發展。
而有望最快遷入巖洞的項目為沙田污水處理廠,發展局計劃把污水廠遷往對岸的亞公角“女婆山”巖洞。沙田污水處理廠現占地28公頃,相等于1個半維園,是香港最大的二級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量為每日34萬立方米。林天星表示,“女婆山”下將劃出逾140公頃土地作巖洞發展研究,搬遷后的污水處理廠,由于采用新污水處理方法,污水處理廠面積會較現時小,而預留的空間可作擴建或其他發展之用。他補充,選址“女婆山”是因該地主要為花崗巖地質,適合發展巖洞,該處亦無破碎帶,且鄰近沙田污水廠原址,可把搬遷成本減至最低。
林天星續稱,港府本月8日已就搬遷沙田污水廠往巖洞的研究,咨詢沙田區議會轄下衛生及環境委員會,委員會均對此表示支持,但關注搬遷對附近居民在環境、健康和空氣質素等影響。他強調,當局重視地區意見,研究完成后會將結果與區議會作進一步討論。發展局將于5月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近6,000萬元,冀今年6月開展研究,預計在2014年6月完成。而搬遷工程期望可在2017年展開,并于2027年完成,林天星坦言,由于要維持污水廠運作,工程需時10年是比較長,會要求顧問公司提出創新方法把工時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