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近日北京市水務局透露,北京的水資源再度告急,人均水資源量已從多年前的不足300立方米,降至近幾年的100立方米左右,大大低于國際公認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線,成為我國最為缺水的大城市之一。詳細情況我們連線中央臺實習記者張福軍。
主持人:介紹一下目前北京市水資源告急的詳細情況?以往北京市的水資源是否也出現過這種狀況?
記者:據北京市水務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北京市的人均水資源量是100立方米左右,而國際公認的缺水警戒線是人均水資源1000立方米,所以北京現在遠遠低于公認標準,處于嚴重缺水狀態。以往北京市的人均水資源量是接近300立方米,也一直處于資源緊缺狀態,在1999年時,北京還遭遇過新中國成立以來持續時間最長、旱情最為嚴重的干旱期,導致降水量和可利用水資源量及其緊缺。
主持人:那么北京都曾采取過哪些措施來緩解嚴峻的水資源短缺形勢呢?
記者:為了緩解北京嚴峻的水資源短缺形勢,北京市曾不斷加大再生水的使用力度,不斷增長、拓展再生水的利用量和利用范圍。據了解,自2003年起,北京就把再生水納入了全市年度水資源的配置計劃中,并且進行了統一調配,從2010年起再生水年用率達到了19%,已經成為北京不可或缺的水源。另外為了推廣和鼓勵北京市民使用再生水,北京市還規定了使用再生水的用戶免繳水資源費和污水處理費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