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流域2012年6月底前清理關閉丁山河流域非法洗砂采石場;潼湖流域6月底前全部轉移或關閉畜禽養殖場,年底前建成2個以上農村生態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點……昨日上午,淡水河、潼湖流域(下稱“兩河”)污染整治工作推進會召開,“兩河”的污染綜合整治被嚴格規定時間節點,工作未按時完成,負責部門和領導將被“問責”。
問題: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建設滯后
在昨天的會議上,惠州市環境保護局局長黃水祥透露,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淡水河紫溪斷面綜合污染指數為0.85,完成了省政府2011年度淡水河紫溪斷面水環境考核目標要求。潼湖水東岸涌監測斷面綜合污染指數為0.82,與去年比較下降3.5%,總磷下降37.7%,COD下降27.4%。
“但我們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對照省明確的惠州2011年‘兩河’污染綜合整治的目標任務,‘兩河’污染整治工作還存不少問題。”黃水祥說,從水質目標來看,潼湖水質沒有達到省政府2011年考核目標要求,淡水河水質好轉的幅度有所減緩。
惠陽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是東江支流淡水河流域綜合整治工程的配套工程,總設計日處理能力為7萬噸,一期工程建設在2007年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在2009年投入使用。
在該污水處理廠,未經處理的污水與出廠水有明顯的區別:入廠水暗黑味臭,出廠水則十分清澈。污水處理廠綜合管理部經理陳楊威告訴記者,生活污水進廠后,首先進入預處理工序,經過粗、細格柵,把污水中的垃圾懸浮物進行過濾。過濾后經過砂水分離系統,缺氧、耗氧等生物處理過程,降低污水中的有害物質含量,最后經過沉淀、消毒等工序后才可出水。
污水處理廠在河流治污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而制約“兩河”凈化進程的原因中,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建設嚴重滯后也是其中之一。黃水祥透露,淡水河流域的良井、惠陽城區二期、沙田、永湖、三棟(管網)等污水處理設施按省要求應在2011年6月底前建成,但目前三棟管網收集工程尚未動工,良井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剛剛啟動,惠陽城區二期、沙田、永湖三廠雖然主體工程已經建成,但管網建設正在進行,有的才剛剛開始。另外,已經建成運行的惠陽三和污水處理廠、市區金山污水處理廠的管網不配套,進水量低,沒有充分發揮效益。
而在潼湖流域,陳江二期、瀝林污水處理廠按省要求應在2011年底前建成,目前只建成了主體工程,管網未建成;仲愷二期污水處理廠、潼僑污水管網收集工程按省、市要求應在2012年6月底前建成的,目前仲愷二期僅僅完成三通一平,潼僑管網剛展開前期工作;潼湖和鎮隆2個污水處理廠,按省要求應在2012年12月底建成,但目前僅僅展開前期工作。
措施:淘汰流域內30%重污染企業
為明確2012年度“兩河”流域污染綜合整治的目標任務和責任分工,惠州制定了《惠州市2012年淡水河、潼湖流域污染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
根據該意見稿,淡水河流域在2012年要實現“五年基本好轉”的階段性整治目標,深惠交接的龍崗河西湖村斷面和坪山河上垟斷面水質氨氮低于4mg/L,其它指標優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V類。
2012年也是省政府確定的石馬河污染整治近期目標實現年。今年,潼湖水惠莞交接斷面枯水期氨氮和總磷濃度要分別低于6mg/L和0.5mg/L,其他指標達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V類;豐水期直接排入東江干流的河口(東岸排水閘)水質總體優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V類。
在昨天的會議上,惠陽區發言人稱,目前該區規劃建設9座污水處理廠,其中3座已經建成,3座完成主體工程建設,3座正在建設中;大亞灣區則計劃投資10億元開展淡水河大亞灣流域污染治理;仲愷區已與各鎮辦簽訂責任狀。針對管網建設緩慢的問題,公用事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三棟至金山污水處理廠的管網已經完成初步設計,預計3月底將圖紙送審。
記者了解到,2012年“兩河”流域污染整治任務中,淡水河流域和潼湖流域將叫停流域內30%的重污染企業,各17家。對此,惠州市副市長鄧慶忠表示,群眾反映大,對“兩河”流域影響大的企業要先停,爭取早一日恢復綠水青山。
“為了更好地治理污染,必須要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籌資機制,同時還要落實督導制度,嚴格考核問責。”據了解,“兩河”年度污染整治重點任務將納入惠陽區、仲愷區、大亞灣區和“兩河”流域內各鎮(辦)黨政正職領導責任考核,對未能按時完成的堅決實行“一票否決”;市監察局會同市環保局制定環保重點項目落實情況問責辦法,對未能按時完成任務的單位和個人,嚴格問責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