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水型高校”南京師范大學通過草地綠化噴灌改造,節水效果顯著。
浦口區碧云山莊小區雨水收集利用池。
大學生志愿者宣傳節約用水。
2006年,我市被水利部確定為全國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地區。2008年,經省政府批準后此項工作開始付諸實施。2008—2010年期間3年里,我市緊緊抓住“豐水型”地區水資源管理和節水工作的特點,把“節水減污、節水減排”作為全市節水型社會建設的主要目標,結合本地實際,按照環保優先、節約優先的方針,樹立以節水促減污、節水保發展的理念,發揮政策引導以及政府主導作用,經過3年試點建設,南京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全市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等主要指標均達到國家創建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地區的要求,走出了一條豐水型城市節水的新路子,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2012年2月21日,受水利部委托,省水利廳將在我市召開南京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專家評估會,對我市節水型社會建設3年工作取得的成績作出總體評價,為我市順利通過國家級節水型社會建設驗收奠定基礎。3年來我市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取得了哪些成績,積累了哪些經驗與做法,工作中有何亮點與特點?對此,記者進行了采訪。
市長掛帥任組長,打出節水型社會建設組合拳
“節水型社會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絕非單個部門之事。”市節水辦負責人介紹,節水型社會建設涉及社會方方面面,參與部門很多,必須強化組織領導、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打出節水型社會建設組合拳,使這項工作有序展開。據了解,2008年4月29日,全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動員大會召開,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市政府25個有關部門和全市13個區縣參加的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2010年9月,根據人事機構變動情況和工作需要,及時調整了領導小組成員,新任市長繼任組長。
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后,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水利局,負責具體的日常工作。按照創建工作時間節點,實行聯席會議制度,制定下發了《南京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意見》和《南京市節水型社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和工作機制》,明確了各部門職能分工,確立了部門共同協作的工作機制。把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實施、協調、監督及考核工作分配到具體部門。按照南京市節水型社會建設目標任務考核辦法,市、區縣、各部門建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落實專門人員,保證按規定的進度和質量要求全面完成工作任務,市政府各部門相互配合,齊心協力,形成了齊頭并進、爭先恐后的工作氛圍。
節約用水,人人有責。讓人欣喜的是,在節水型社會建設過程中,我市市級機關發揮帶頭和表率作用,提倡所有工作人員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據統計,與2007年相比,2010年我市包括區縣政府在內的103個市級機關單位,人均用水量下降了34%。
樹立全省“一盤棋”意識,3年新建12座污水處理廠
南京是一座集山水城林于一體的城市,長江穿城而過,境內湖泊水庫星羅棋布,大小河流縱橫交織,是典型的南方豐水型地區。按常住人口計算,本地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僅有264立方米,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用水主要依賴于過境水資源,全市80%的生活和工業用水來源于長江。
據統計,每使用1噸清潔水,排放產生0.7噸污水。全省8個濱江城市,南京位于最上游,我市節水型社會建設樹立全省“一盤棋”意識,選擇節水減污為突破口,牽住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牛鼻子”,確保下游城市生產、生活用水的可持續發展,確保長江節水型社會建設生態健康。2007—2010年試點期間,我市加大了城鎮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工程建設力度,新建成污水處理廠12座,鄉鎮污水處理站32座,全市生活污水處理能力由每日104.5萬噸,提高至每日180萬噸以上。目前,全市基本消除了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空白點,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提高到89%。2010年,我市又開始實施城區雨污分流工程,未來幾年預計將投入183億元,使污水管網收集和處理能力進一步提高。
工業節水突出減排和循環利用,農業節水重點發展現代農業
我市每年用水總量中,工業和農業用水占大頭。我市又是一座重化工城市,在工業領域中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強化工業節水減排。淘汰落后產能、開展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2007年以來,先后對南京化纖廠、南京化工廠等10家污染企業提前停產或限期搬遷到工業園區并進行整體改造,到2010年底,實施清潔生產并通過驗收的重點企業有140家,累計關閉了203家小化工企業。此外,我市還組織實施了八大行業節水行動,以32家重點用水企業為實施對象,加強了先進節水工藝技術的推廣應用,調整了我市企業用水結構。試點建設期間,在工業增加值年增長41.7%的情況下,一般工業年用水量減少了1.26億立方米,工業廢水中化學需氧量(COD)年排放量減少了24.6%。
農業領域節水一方面控制用水總量,另一方面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面源污染。3年來,我市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生態農業,持續進行大、中型灌區的配套續建和節水改造,建設了一批節水增效示范區。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廣了灌溉暗渠,明排襯砌等工藝。在蔬菜瓜果生產園區推廣了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微灌。全面推廣了測土配方施肥、加大商品有機肥推廣應用力度、多形式推廣應用秸稈還田技術、積極引導農民利用冬閑田種植綠肥,減少了農藥使用的次數和數量,與2007年相比,我市2010年化肥使用量減少了27.1%,農藥使用量減少了24.8%。
節水型社會建設全面推進高校、社區、軍營成亮點
南京高校眾多,在校大學生數量超過70萬人,節水潛力巨大,居全省首位。我市把節水型高校建設做為一個突破口,全力推進節水工作進校園,成為創建工作一大亮點。市節水辦先后與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合作,開展校園節水征文比賽、節水調查等活動,選出了大學生節水志愿者2000多人,深入小區、學校、企業開展節水宣傳。各高校節水除了改造節水器具、修復更新供水管道等基礎建設外,還通過向學校部門、樓寓下達用水指標,建立校園節水管理制度,對學生的生活用水實行插卡管理,定量收費,組織各類宣傳活動,不僅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節水,而且激發了學生的節水創新意識。在此基礎上,還把節水工作向中小學校推進,先后舉辦了世界中學生水資源保護研討會,組建了節水紅領巾中隊。目前,全市已創建了30所節水型高校、9所中學、4所小學、2所幼兒園。
我市還是一座兵城,駐寧部隊很多,我市創新性地將創建“節水型軍營”作為節水載體建設的重要內容,先后將陸軍指揮學院、94994部隊、95856部隊等建成節水型軍營。同時,在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過程中,大力推進節水型小區建設,通過推廣使用節水器具,中水回用系統,雨水收集系統等工程建設,全市已建成1161個節水型小區,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記者采訪獲悉,我市節水型社會建設過程中,還從制度執行方面進行改革,完善計量與統計制度,提高了計量設施的安裝率。全市公共建筑和居民家庭生活用水,實現了“一表一戶,抄表出戶”,到2010年底,全市實現抄表到戶118萬余戶。2007年開始將工業企業的普通水表更換為智能水表,對全市年用水量超過2萬噸以上的企業安裝了遠程監控計量裝置,做到了計量設施符合標準、運行良好,基礎用水臺賬記錄齊全。
我市節水型社會建設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2007年至2010年,在人口大幅增長、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市用水總量成功控制在47億立方米以內,地下水開采總量基本維持在1000萬立方米以內。初步建立了以水資源合理配置為核心、實行計劃用水、總量控制的水資源管理體系。
●截至2010年底,我市萬元GDP用水量下降到93立方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26立方米/萬元;畝均灌溉用水量下降到503立方米,COD排放量減少到12.12萬噸/年;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升至59%。一般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2%,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65,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9%,節水器具普及率超過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