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熱,居住在首府烏魯木齊喀什東路的居民王俠就只能天天“關門閉戶”了,不遠處的河東污水處理廠內堆積的污泥散發出的陣陣惡臭令她難以忍受。不過,本月20日后,這種現象將得以緩解。
6月10日,烏魯木齊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針對居民反映強烈的河東污水廠污泥惡臭、嚴重污染環境等問題,對首府污水污泥處理情況進行了調研。記者跟隨調研時了解到,污染源河東污水處理廠院內堆積的1.7萬噸污泥將在20日前全部運輸完畢。
當日下午,記者隨人大調研組來到位于新市區東戈壁路的河東污水處理廠,在距離該廠幾公里遠的地方,就飄來了臭味。車輛到達處理廠院內時,刺鼻的臭味已令人難以忍受。記者看到,在廠院內約上萬平米的空地上,堆積了厚厚一層烏黑色的污泥,散發出刺鼻的惡臭。
“河東污水處理廠2005年改制成河東創威水務有限公司,2010年更名為河東威立雅水務有限公司。處理廠內污泥的惡臭影響了包括首府喀什東路、卡子灣以及米東區的部分地區居民。”烏魯木齊水務局局長秦繼軍介紹。
河東污水處理廠負責人說:“因為首府冬季氣溫太低,污泥被凍住,無法清運,再加上運輸道路中斷以及傾倒場地等問題,導致河東污水處理廠內污泥大量堆積。今年4月份開始清運,并不斷加快清運速度,堆積的3萬噸污泥目前已減至1.7萬噸。預計本周清運速度將達到1800噸每天,按照這個速度,剩余的1.7萬噸污泥將在10天后清運完畢。清運后將用砂石和黃土對污泥堆放場地進行填埋,屆時影響周圍方圓幾公里的惡臭將得到有效控制。”
烏市環保局有關專家向人大常委會調研組介紹,目前國際和國內其他省市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處理方法有4種,包括填埋、制成肥料、工業利用以及焚燒,首府目前的處理方法就是填埋和制成肥料。
當日下午,調研組還查看了烏市剛建好的河西污水處理廠,這是目前首府技術水平最高的污水處理廠,其負責人也坦言,將來投入生產后,也將面臨污泥處理的問題,而且烏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都是填埋,現在的填埋場地最多用兩年,建議對此建立專門的課題組研究。
6座污水處理廠運行
據介紹,烏魯木齊河從南至北縱貫全市,從而形成以河灘快速路為界的河東、河西兩大排水系統。近年來,隨著城市排水管網的不斷完善和各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運行,全市已逐步形成了河東、河西、水磨溝區、頭屯河八鋼、米東區等相對獨立的污水收集排放及污水處理系統。
目前首府運行的污水處理廠有河東、七道灣、水區虹橋、沙區雅山、頭區西站、米東區豐泉等6座,總設計規模達40.5萬方每日。
正在試運行的有河東污水處理(二期)擴建項目、頭屯河區王家溝污水處理(一期)項目,按設計規模將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0.5萬立方每日;正在建設中的污水處理項目有河西污水處理項目和八鋼污水處理項目等,可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2.5萬立方每日。
污泥處理困擾廠家
首府現有的污水處理廠除虹橋污水處理廠外,生產工藝中均有污泥處理設備,對污水處理過程中的污泥進行脫水處理,達80%含水率標準。但污泥處理問題成困擾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的一大難題,尤其是污泥產量最大的河東污水處理廠。
據烏魯木齊水務局局長秦繼軍介紹,由于規模、工藝及處理水量、水質的原因,各污水處理廠中以河東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產量為最大。2006年11月以來,污泥逐漸形成堆積,并對周邊環境形成了影響。同時,河東污水處理廠污泥消化系統的不正常運行,也導致了污泥產量的增加。特別是隨著2009年10月底河東污水處理廠二期項目進入試運行,污泥日產量由原來的250噸左右達到了400噸左右。污泥處理問題成為困擾河東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的一大難題。
2009年經米東區政府及市環保局審查同意,確定米東區北沙窩為污泥傾倒地,污泥干化后用于土地改良。由于污泥臭味大、道路通行條件差等原因,實際運量一直低于一、二期的污泥總產量。另外,由于當地牧民補償問題及道路問題,2010年2月污泥運輸工作不得不中斷數日,各方面原因造成了河東污泥的再次堆積,每日堆積達400噸。
污泥處置難度很大
目前,首府污泥的再利用水平較低,污泥處置工作難度較大。一是用于污泥填埋的場地比較偏遠,由于運距遠,運輸道路的某一處不暢通都會造成清運工作的中斷;二是盡管已有制肥公司在嘗試以污泥為原料制肥,但由于產量太低,還不能成為污泥的主要出路;再就是相對于內地一些城市對污泥進行焚燒、制磚等資源化利用方面的實踐,首府還缺乏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