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有效治理和長效管理,晉寧縣入滇河道水質狀況有所好轉,河堤兩岸環境有了較大改善,綜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為進一步加大治理力度,近日,晉寧縣四班子領導及相關部門實地查看了8條入滇河道,要求認真實施堵口方案,標本兼治,加快河道綜合整治,實現徹底截污,不讓一滴污水流入滇池。
當天,晉寧縣領導沿河查看河道治理情況,詳細了解8條河道的截污狀況,以及每個村莊的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等情況。晉寧縣內有柴河、大河、白漁河、茨巷河、南沖河、東大河、中河、古城河8條滇池入湖河道,河道及支流溝渠全長109.36公里。自2008年以來,晉寧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河道治理,圍繞“158”工程,遵循全面截污、全面綠化、全面整治、全面禁養的“四全”舉措,以控源減污為核心,以提升水質為目標,以水質狀況倒逼綜合整治,成立領導機構,明確責任,細化分解目標,認真制定《晉寧縣河道綜合整治實施方案》,按照統一指揮、統一管理、統籌資金、加強協調的“三統一加強”原則,采取有力措施,舉全縣之力狠抓入湖河道綜合整治工作。截至目前,8條入湖河道及3條支流溝渠累計投入資金約3.4億元,完成一百多公里的河道及支流溝渠全面清淤,清除淤泥及垃圾28.98立方米;對河道兩岸687個排水口實施堵口查污;按一個村莊一個方案的要求,因地制宜的采用四種處理模式對河道兩側53個村莊生活污水進行處理;拆除違章和臨時建筑近3萬平方米;道路通達及綠化長度160多公里;植樹23萬多株;禁養畜禽70多萬頭(只、羽);建設21塊滇池外海湖濱生態濕地,累計達6064.73畝,種植喬、灌木51種40多萬株,水生植物30種254.6萬叢,拆除防浪堤2000多米,還制定《晉寧縣河道管理辦法(試行)》,建立了長效機制進行管護和保潔。
#p#副標題#e#
晉寧縣委書記蔡德生說,滇池主要入湖河道及支流是污染物進入滇池的主要通道,河道綜合整治的成效是滇池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滇池治理的成敗。他要求,要進一步深化對河道治理的認識,做到責任、領導、措施三個到位,認真查擺截污的根本問題,找出差距,加快督促企業建設污水處理廠等排污設施,建立近、中、遠期長效排污措施和方案,杜絕偷排現象;對農村面源污染問題,要強化農業技術指導培訓,鼓勵農戶多用有機肥,少用化肥,應用農業科技手段減少農業生產生活的廢物和垃圾;排除困難,協調各方,不斷加大對河道兩側的拆零拆違力度。全縣各相關單位、鄉鎮要明確責任、疏理計劃、制定措施,加強督查,按時整治、整改到位;各條河道的聯系領導要自覺、主動履行督查、督辦、協調等職責;河道屬地鄉鎮及每條河道責任部門必須明確具體的責任人,目督辦要加大督辦力度,將河道治理和拆零拆違納入兩辦督辦項目,及時將情況向分管領導和指揮部進行反饋;細化責任,統籌資金,限時限期將所有整治及整改措施落到實處。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的決戰之年,也是蓄勢沖刺“十二五”的關鍵之年,滇池主要入湖河道綜合整治已進入了全力推進、鞏固提升的關鍵時期。為早日恢復滇池“高原明珠”的美麗風采,目前晉寧正在統籌兼顧,不斷深入推進滇池流域水環境的綜合治理,以更扎實的舉措,克服萬難,不斷開創河道治理新局面,全力實現各條入湖河道水質不斷上升,對沿河村莊按照新型社區建設要求,自建中水處理站或污水處理設施,杜絕污水直排河道;對已建的中水處理站或生態濕地,加強管理、維護,確保設施運行正常,保持濕地規模及水生植物成活率,充分發揮濕地的生態效益,今年年底全面完成各項建設,實現不讓一滴污水進入河道的目標。(記者 黃麗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