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日前出臺了一系列加強規劃環評審批的制度和規程,將全程跟蹤服務50個自治區政府確定的重點建設項目,同時嚴格規范環評審批行為,嚴把環境準入關口,從源頭上控制污染。
據了解,2011年,寧夏共審批建設2578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平均縮短了7~15個工作日,為高科技低污染、自治區重點項目、社會公益類等六大類建設項目減免環評費400多萬元。
寧夏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和重點,進一步修訂完善并出臺了《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跟蹤服務辦法》、《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綠色通道審批辦法》等7項制度文件。
據了解,根據規定,寧夏將對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水源工程、農村危房改造工程、2012年廉租房建設等50個自治區重點項目,優化審批流程,全程跟蹤服務,嚴格限定辦結時間,確保重點項目迅速“上馬”;對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學校等社會公益類、鄉村公路等基礎建設共六大類項目開辟綠色通道,限定辦理日期;對列入自治區政府民生計劃項目、自治區“百家成長千家培育”發展工程的中小企業建設等項目環評費用減半。
寧夏還對學校、公共衛生、民政福利等社會公益類項目,南部山區環保設施建設項目,農村環保示范工程的環評費用全免。同時,將對“兩高一資”產能過剩、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準入條件的項目嚴格把關,凡沒有污染總量指標的項目,必須通過等量置換、以老帶新的方法取得指標,否則不予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