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無錫市受邀赴京參加住建部《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立法調研座談會,并在會上作了專題經驗發言,控源截污工程再次受到高度肯定,為國家和兄弟省市的水環境治理提供了參考。
但對照發展指標,控源截污還需再發力,全市城鄉控源截污正面臨著時間緊、任務重的現實形勢。面對差距,無錫市正以現代化發展的指標要求倒逼城鄉控源截污工作。
發展指標“倒逼”控源截污
“治水先治污”。控源截污從源頭抓治理,是太湖水污染防治的治本之舉。3年來,全市完成控源截污工程投資26.5億元,累計完成排水達標區創建4683塊,基本覆蓋主要建成區,主城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超95%,控源截污工作受到了國家和省有關領導的高度肯定。
對照《江蘇基本實現現代化指標體系(試行)》四大類30項指標,生態環境指標就有6項,其中1項就是“Ⅲ類以上地表水比例為60%”,而目前無錫市僅20%的地表水是Ⅲ類,80%的為五、六類水質。面對差距,無錫市正以現代化發展的指標要求倒逼城鄉控源截污工作。圍繞Ⅲ類水達標,無錫市將堅持“鐵腕治污”,加強監測監控、嚴格環境監管執法,在抓經濟增長的同時努力削減排污總量,在抓項目和招商引資中,決不放松環境準入制度。
900平方公里排水達標區年底建成
今年是無錫市控源截污排水達標區擴面的最后一年,剩下的537塊排水達標區的創建要啃下“危舊房”、“城中村”等硬骨頭。市政府表示,對擴面涉及的自然村、規劃拆遷區塊,將督促各地將排水達標區創建與拆遷工作有機結合,能拆遷的就拆遷,近年內無法拆遷的,要結合實際情況,采取臨時截污措施。隨著擴面工作的推進,一些偏遠地區的管網將同步建設好,真正實現全市污水主管網的全覆蓋。在新建管網的同時,山水西路等老舊管網也將進行排查和優化改造。排查現有沿河的截污泵站,能取消的盡早取消,切實解決低洼地區的排水問題。預計2012年底,擴面任務完成后,無錫市的排水達標區域覆蓋面積將超900平方公里,全市的污水處理規模也將突破200萬噸/日。
用科技手段提升長效管理
超900平方公里排水達標區建成后,如何落實長效管理,也是一道急需求解的難題。無錫市將通過科技手段提升排水達標區的長效管理水平,研究建設全市污水設施運行監管系統,逐步建立全市排水監控平臺,實時了解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狀態,迅速發現問題,及早響應。此外,還將嚴格監管污水處理廠,重點對鄉鎮小型污水處理廠加強夜檢、“飛行檢查”,確保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和出水水質達標排放,鞏固和擴大控源截污排水達標區創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