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中午12時至6月1日中午12時,珠江流域將實施第二次禁漁,期間所有捕撈全部禁止。漁民如何度過禁漁期?昨日(3月31日),來賓市有關部門組織20多家中央和地方媒體記者,來到紅水河西岸的來賓市興賓區漁業隊定居點采訪,正好碰上漁民在收網,為如何度過兩個月的禁漁期作準備。
禁漁期擔心找工難
據來賓市漁政站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居民點是目前來賓市專業漁民被安置得較好的點,整個居民點共有漁民47戶,人口231人,擁有捕撈漁船41艘。目前,47戶漁民已有15戶享受了廉租房政策,220多名漁民納入了低保人群。
居民點的漁民十分贊成政府禁漁,因為只有禁漁河里的魚類數量才增加。但43歲的漁民方聲藝說,禁漁期間,也給他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困難。她家共有5口人,3個兒女還在讀書。方和丈夫以及大女兒享受城鎮居民低保,3人每月共獲得500元低保。去年禁漁期,政府給她沒有享受到低保政策的兩個兒女,每人每天5元救助金。由于丈夫殘疾做不了工,家里生活困難,她就和居民點的其他姐妹一起去來賓市區找工作,結果人家都嫌她們來做工時間太短,不愿收。
污染導致魚類減少
漁政部門介紹說,由于沒有耕種的土地,這里的大部分漁民所有生活來源都來自漁業捕撈。近年來,由于紅水河水電站攔河大壩的建設、過度捕撈、漁民的作業場所遭受污染,流域的水產資源在迅速衰退,漁民從事漁業捕撈的收入日趨減少,生活越來越困難。
72歲的張桂生是這里的老漁民。他說,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紅水河的魚類種類至少減少了10種,數量也大為減少。漁民們分析,造成紅水河魚類種類和數量急劇下降的原因,有紅水河水電站攔河大壩的建設,“水電站一建成,魚類洄游受阻。加上水電站有時開閘放水,導致魚類被推往下游。”另外,紅水河沿岸的工廠排污,對漁民作業場所造成污染,流域的水產資源迅速衰退。